一項最新的跨國調查顯示,發達經濟體對中國與其領導人習近平的印象近年來急劇惡化,但卻有不少人也肯定中國的經濟成長,甚至認為中國的成長對他們本國有好處。調查本身也質疑:究竟這樣的落差是怎麼造成的?
《路透》報導說,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布的報告顯示,雖然中國的經濟崛起和對外大量投資被一些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國家視為積極因素,但在日本、韓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發達經濟體中,與中國的經濟競爭被視為嚴重問題。
這項最新的調查報告指出,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在2002年至2017年之間,一直徘徊在一個相對狹窄的固定區間內。但是隨著外界對中國的人權爭議和軍事力量增加的擔憂,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至於其他造成印象大幅變化的因素還包括中國防疫措施、中美貿易戰、強硬且激進的外交政策與南海軍事化的政策。
以美國為例,今年就有82%的受訪者表達了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高於2020年的79%。除了美國之外,2022年的調查也顯示韓國對中國處理全球事務「缺乏信心」的比例為87%,遠高於2015年的29%。在歐洲的英國,這一數字則從2014年的44%增加到2022年的70%。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西爾弗(Laura Silver)向《路透》表示:「發達經濟體對習近平處理世界事務的信心不足,總體上對該國的看法也非常消極。」這一後果讓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韓國等國家,越來越傾向於與美國建立經濟聯繫,而不是中國。
雖然北美和歐洲的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國家應將中國的人權問題置於經濟聯繫之上,但以色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的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加強與北京的經濟關係更為重要。
皮尤研究中心自2002年以來,一直在研究全球對中國的看法,並收集了60多個國家的數據。但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皮尤承認,他們很難對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進行調查,因此本次的分析更側重於2020年至2022年期間,在發達國家所做的調查結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