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根據大陸艾瑞諮詢等機構報告,2021年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約1507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預計達到1739億元,未來市場將持續快速擴張,有望於2026年達到3182億元,2022年-2026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15.6%。口腔醫療上游成為大陸近兩年最受資本關注、融資頻率最高的領域。自2021年以來,口腔醫療上游企業保持著穩定的融資頻率,且融資次數達到全行業總量一半以上。

市場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1-8月,大陸口腔一級市場共發生15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逾15億元,雖然沒像去年那樣火熱創下歷史紀錄,但仍處在近年融資高點。

觀察者網報導,在這15起融資中,涉及普利生、倍康美、錸塞智慧、高峰醫療、登特菲等口腔上游企業的達11起,占比超過73%,包括啟明創投、北極光創投、高瓴創投、松柏投資、達晨財智、光遠和聲等眾多投資機構,紛紛斥資押注,金額在數千萬到數億元不等。

大陸十一過後,口腔上游的火熱仍在延續。近日,聚焦齒科3D列印設備及材料的迅實科技,獲得逾1億美元D輪融資,此輪由軟銀願景基金二期領投,毅恒資本、眾為資本等跟投,現有股東辰德資本、遠毅資本追加投資。去年4月,以雷軍為董事長的順為資本,也曾獨立完成對迅實科技的數千萬人民幣C+輪融資。

在整個投資市場節奏明顯放緩,很多投資者抱怨「沒有新風口」的當下,口腔上游賽道為何仍如此火熱?所謂的資本寒冬中,雷軍、孫正義相繼押注口腔3D列印,又都有什麼考慮?

口腔上游為何持續火熱?

隨著消費升級和顏值經濟盛行,人們對於牙齒健康、美觀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口腔賽道也因此備受追捧。自2020年起,牙博士、中國口腔醫療集團、朗視等公司紛紛遞交招股書,時代天使、瑞爾集團等也相繼IPO。

從具體分類來看,口腔醫療上游主要為耗材及設備研發製造商,既包括影像、牙椅、3D列印等大型設備,也包括補牙、美白的小型設備,還包括植牙、正畸、義齒等所需的耗材。

口腔醫療中游主要是傳統口腔醫療設備耗材的經銷商、資訊化軟體提供商,以及牙科支持組織等;下游主要是各類醫療服務機構,包括公立醫院口腔科、民營口腔醫院和診所等。

在這三條細分賽道中,資本為何偏愛口腔上游?在高鵠資本看來,機構追捧的背後,與口腔上游領域呈現的三大特徵有緊密關係:

首先是准入門檻高,口腔上游的設備、耗材想要上市,必須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和審批,周期短則2年,長則5年以上;二是技術壁壘強,口腔上游相關產品多為多學科交叉產物,這考驗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甚至美學方面融合;三是延展力強,口腔上游標準化程度更高,同時上游產品能夠開拓到全球市場,並形成規模化效應。

這些特徵也為口腔上游企業帶來兩大優勢。

首先是營利能力強。高鵠資本統計,口腔上游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40%-80%,中游為10%-30%,下游為20%-50%。另一大優勢是准入門檻高,市場集中度更高,單一企業潛在市場規模更大。2022年獲得融資的口腔醫療上游企業中,數位化是一個顯著特徵。

《2020中國口腔產業數位化趨勢調研報告》提到,國外企業雖然整體領先,但大陸企業在口腔3D列印等領域後來居上,外企已遭到中國企業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口腔3D列印」在大陸成為資本熱捧的賽道之一。

#口腔 #資本 #上游 #醫療 #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