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第三季底以來,歐洲STOXX 600指數已經上漲約17%,而同一期間美股標普500指數漲11%,MSCI不含美股的全球股票指數則漲逾20%。

投資人表示,歐洲股市受到追捧,主要因為該地區進入冬季以來氣候溫和,因而避免了令人擔憂的能源危機。大宗商品價格放緩、中國經濟解封和美元走軟也帶來助益,部分投資人看好這股升勢可望持續下去。

Federated Hermes國際股部門負責人Martin Schulz表示,相較來說,現在我們有更多資金在美國以外追逐更好的機會,過去幾年的情況並非如此。

長期以來,美股一直主導著國際股市。從2009年3月金融危機期間觸及的低點一直到去年為止,標普500指數上漲逾460%,而歐洲STOXX 600指數上漲170%。

這段期間剛好遇上利率跌至谷底,有利於美股主要指數的表現,因為其科技股的權重占比遠遠超出歐洲的股票指數。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占標普500指數權重約26%,但只占歐洲STOXX 600指數約7%。歐股向來便偏重金融與工業股。隨著全球央行為了抑制高漲的通膨而提高利率,資金從科技等成長型股票轉向銀行等價值型股票,去年起,歐美股市也開始出現此消彼長的局面。

Invesco Investment Solutions資深投資組合經理Alessio de Longis表示,長期帶動美股上漲的因素之一是非傳統貨幣政策,然而這些政策已經結束。他表示自家公司在上個月提高了股票部位,並增持了國際股票。

有「新債王」之稱的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和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BofA Global Research)近來都對國際股票讚譽有加,稱國際股票將在2023年「碾壓」美股。

根據Refinitiv Datastream數據,儘管近來表現強勁,歐洲STOXX 600指數的本益比為12倍,相較之下,標普500指數市益比約為17倍,兩者之間的估值差距直逼歷史紀錄,也比歷史平均水準高出一倍多。

Northwestern Mutual Wealth Management Company投資長Brent Schutte表示,從估值的角度來看,你可以追蹤的每一個指標都顯示國際股票比美股便宜。

不過,全球經濟料將衰退的普遍預期,可能促使投資人重返美國股市,許多人將美股視為經濟情勢不明時的避風港。Edward Jones資深投資策略師Mona Mahajan表示,買國際股票可能「補足」國內的投資機會。美股還沒有反彈很多,所以我認為仍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美股 #歐洲 #國際 #投資人 #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