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數雖然上漲,不過AI概念股受到上週NVIDIA股價走跌影響,表現相對失色,但從台灣7月外銷訂單477.3億美元優於預期來看,主要受惠於電子產品出現通訊晶片長單與記憶體等電子產品一次性大單,反映科技產業持續回溫。
廖炳焜認為,不論外銷訂單或是台股相關供應鏈,預期將受惠於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展,加上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需求漸升溫,均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
另外從歷年台股表現分析,廖炳焜說明,統計36年來自9月起一路至12月,台股表現往往漲多跌少,且上漲機率從53%至75%不等,特別是進入第四季11、12月在作夢行情的推升之下,平均漲幅可達2.35%,配合企業獲利逐季好轉,台股至年底前表現可期。
不過,廖炳焜也提醒,中國經濟疲弱不振,衝擊台灣、南韓、東南亞國家經濟與終端消費需求,亞洲至年底前的關鍵,在於中國能否推出有效政策提振需求,而美國下半年消費力也須密切觀察,預料中美的消費能否提振,將是台灣2023年H2經濟觀察重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