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車禍事故發生率,台中市政府近幾年積極設置科技執法設施,但成效如何外界褒貶不一。台中市議會9日進行科技執法成果專案報告,市議員何文海就質疑,台中市新增多處科技執法,卻仍無法擺脫行人地獄惡名,根本只是把市民當提款機。
警察局長李文章表示,根據市警局統計,台中市設置科技根據市警局統計,台中市設置科技法的數量在六都中排第4,裝了科技執法設施後,初步估算事故發生率下降約3成,透過加強執法盼讓事故發生率下降。
何文海指出,台中市上月發生公車撞死女大生事件,且台中市今年1到7月行人死亡人數多達32人,台中市道安、死傷數更是全國最高,其中行人死傷人數2906人、漲幅58%,交通事故發生總件數7萬2279件、漲幅62%,事故死傷人數為9萬6523人、漲幅62.3%,是全台交通安全唯一沒進步的城市。
何文海說,科技執法設置的目標應該是降低交通事故、保護行人安全,台中市卻只有大幅提高開單數,甚至5處科技執法路口開了8000多張罰單,質疑市府為了提高稅收,透過科技執法將人民當提款機;要求全面檢討行人空間與路口安全,並編列充足預算加強交通安全。
李文章表示,市警局2022年建置21處路口科技執法設施,今年1至7月交通事故發生件數有607件、死傷人數400人,較去年同期的873件事故發生、死傷569人,共減少事故發生266件、死傷人數169人,顯示科技執法確實有成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