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前三季個體營收年增3%,亦較2023年成長10%;其中,北美長程航線的客貨增幅7%最高,兩岸、歐洲及東南亞航線亦較去年同期成長。隨著客運高艙等收入增加、貨運運價上漲挹注貨收,客貨並進策略讓營業收入持續優化。

高星潢指出,明年亞洲是未來航空客運主要成長的地區,台灣比亞洲其他地區更好,因此,華航營運重點致力在有效強化轉機版圖,貨運以航網調整因應關稅對供應鏈造成的變化。由於華航貨運雙機種加客機腹艙,載貨量效益佳,有利拓展多樣貨源;航網依市場需求彈性調整,並以台灣為中心,東南亞、港陸為腹地,善用中停點,擴大營業範圍。另也開發新市場,如台北-鳳凰城客機即將開航,北美進出口門戶再添一航點增至13個,助益增裕營收。

總經理陳漢銘指出,明年華航將以「台灣為亞洲的轉運中心」為方向,擴增客運服務,11月18日起台北-倫敦增為每周五班,2026年4月起台北-布拉格每周增飛達每周三班,紐約增為每日航班、東南亞清邁增為每日直飛,12月3日則有新航點台北-鳳凰城每周三班直飛。

陳漢銘表示,2026年華航將迎接5到7架787新機,同時持續引進A321neo客機,朝向既有航網加密、新航點評估,日韓航線是市場主力,目前有在評估日本二線航點。高星潢表示,北美除了鳳凰城,達拉斯、加拿大多倫多與蒙特婁都在考慮是否成為新航點,而轉機效益非常重要,新航點希望客貨雙載達到雙贏。

貨運受惠AI及半導體相關產品運輸帶動,華航前三季貨運個體收入年成長13.7%,以北美、歐洲及東南亞航線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目前正處第四季傳統貨運旺季,營業表現有望優於第三季,且貨價預期可再提升。華航貨運雙機種加客機腹艙,載貨量效益佳,有利拓展多樣貨源;航網依市場需求彈性調整,並以台灣為中心,東南亞、港陸為腹地,善用中停點,擴大營業範圍。

華航持續深耕航太修護發展,顧客航線機務代理業務逐年成長,涵蓋飛行前檢查、過境檢查及過夜檢查,預計2025年可超過33,000架次,年增9%,為營收再添動力。2020年華航加入美國普惠GTF發動機維修聯盟,2023年導入首部維修發動機,目標2031年維修部數可較2025年成長5倍。

#華航 #貨運 #客貨 #新航點 #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