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經貿談判第二回合在各界關注下,順利落幕。不同於首輪談判的劍拔弩張,此回談判,陸美雙方破天荒取得高度共識,更同意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減少美陸貿易逆差的問題。

儘管各界對於此回談判成果「評價不一」,但無庸置疑的是,這場看似「皆大歡喜」的談判,也明確釋出了紛爭長達半年之久的兩國貿易角力,暫時告一段落,甚至迎來一陣「休兵期」。

事實上,從兩國政治經貿關係大局,乃至國際局勢大結構來看,都註定「和解與合作」才是這場經貿角力大戲主旋律。畢竟陸美高層溝通管道始終不曾間斷,貿易往來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在諸多國際議題上合作不斷;「誰也少不了誰,更遑論撕破臉」。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當陸美貿易談判「破冰」之際,正逢蔡英文總統就職2周年,陸美談判雙方開低走高的結果,也足以給台灣方面甚至兩岸當局不少啟發,即「和解與合作」才是兩岸未來的應走之路。

小英昨日針對兩岸關係雖表態繼續「維持現狀」,也重申「不挑釁、不對抗」的「四不」立場,但眼下要推開兩岸和解大門,力度恐怕稍嫌不夠,還須進一步端出更多有感政策。一句話,既要口惠,也要實至。

換言之,民進黨政府既然有心要穩住兩岸關係不失控,在很多兩岸政策上就應該「開大路、走大門」,蔡英文也應勇敢與獨派大喊「分手吧。」,走出一條兩岸和平之道;如此一來,才能揮別當前盤旋在台海上空的烏雲,真正「撥雲見日」。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