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利用新鮮或發酵過的鮮奶油、牛奶,製作而成的乳製品,大部分為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被認為是造成健康問題的食品之一,尤其對心血管危害更大,曾有專家建議改用植物奶油,但不完全氫化的植物油含反式脂肪,反而增加壞膽固醇比例,對循環系統的傷害比天然奶油還糟糕,現在有科學家製作出「昆蟲奶油」,是否會比較健康?
昆蟲食品因為富含蛋白質、容易取得,成為科學家眼中的新興食品,世界百強之一的比利時根特大學(University of Ghent),索姆帕索薩教授(Daylan Tzompa-Sosa)利用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的幼蟲製作奶油,黑水虻原本用於動物飼料,也因為取得簡單,成為根特大學的研究目標,認為昆蟲奶油更健康、更適合人體。
科學家會將黑水虻幼蟲泡在水中,搗碎後用離心機分離出脂肪,最後放到冰箱,昆蟲的脂肪含月桂酸(Lauric acid,易被人體吸收、不易形成脂肪囤積體內),不僅生產出來的昆蟲奶油可在室溫保持固體,對人體而言也比動物製作的奶油更好消化,接著科學家用不同比例製作甜點,讓民眾試吃,找出最佳混合比例。
以不影響食用體驗的考量下,科學家認為昆蟲奶油可取代約25%奶油使用量,但像鬆餅這類食品,製作過程需直接加熱,比例可以調高至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若是使用超過50%昆蟲奶油,就會出現腐爛氣味。
文章來源:sciencedirect
文章來源: The Straits Times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