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常重視女性的貞操,男性甚至有處女情結,因此衍生出不少讓女人守貞的方法。金庸創作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裡提到,小龍女被尹志平(後改為甄志丙)玷汙後,守宮砂也跟著消失,而在古代典籍中也能看到,古時將守宮砂視為處女的印記,一旦與人發生性關係,守宮砂就會消失,但真的有如此驚人的效果嗎?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指出,古代人會將守宮砂點在女性手臂上,只要發生性行為後,手臂上的守宮砂就會消失,能由此辦認一名女性是否為處女,不過「守宮」究竟為何物?唐朝初年經學家顏師古註解《漢書》提到,守宮其實就是壁虎。

在《漢書.東方朔傳》記載,「守宮,以器養之,食以丹砂,滿七斤,擣治萬杵,以點女人體,終身不滅,若有房室之事則滅矣,可以防閑淫逸,故謂之守宮也。」指用丹砂養守宮,養到一定程度後,將其搗爛,並塗抹在女性手臂上,而且終身不會消失,若女性與人發生關係,守宮砂才會不見。

守宮砂一說最早出現於何時?西漢早期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就有提到「守宮」、「水染其汁,以染女子辟(臂)」、「女子與男子戲」、「即破缺」,顯示該概念起源於西漢早期,甚至早到秦朝,但其實守宮砂並沒有任何作用,認為古人男性故意用這一招嚇唬妻子,而且當時女性書讀得不多,自然也不清楚守宮砂的效果。

唐朝藥學家蘇恭在《唐本草》提到,「飼朱點婦人,謬說也」,另外,明代李時珍在著作《本草綱目》也寫到,「點臂之說,《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怕別有術而不傳。」都表明守宮砂其實沒有任何作用,可見古代醫界也不信守宮砂一說。

雖然坊間曾流傳一段故事,指宋朝初年一名後蜀的蘭臺令史何宣,在北宋統一後家道中落,女兒何芳子被迫嫁給四川萬縣一名林姓男子,林男獲得一官半職後,在赴任前為了讓家中的一妻五妾守婦道,因此在她們守臂上點守宮砂,何芳子認為此舉有辱她的尊嚴,因此洗澡時,她就用水將守宮砂洗掉。

豈料丈夫將妻妾們接到任職處時,發現何芳子的守宮砂竟消失,認為她在外面有情夫,何芳子遭丈夫毆打、辱罵,最終選擇上吊自殺,何芳子的死越演越烈,開封府尹結合證人證詞,甚至使用人體實驗,發現守宮砂根本無法永久留在手臂上,林姓官員因此遭到免職,而人們為了紀念何芳子,還在開封南部設「貞女廟」,又稱「守宮廟」。

但于賡哲教授表示,該則故事找不到出處,而且翻閱各項資料,也未在開封找到貞女廟的資訊,此外,蘭臺令史官職在古代確實存在,但到南朝宋就沒了,後蜀根本不可能再出現,因此認為這可能是現代人編造的故事。

#守宮砂 #處女 #貞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