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成立於2017年,是大陸高校首家專業文物修復學院。近日,由副院長季崇建發起的中國文物鑑定與修復第二期高級研修班組織學員到山東、河北等地,進行了古代佛像的考察。

考察之地是北魏至北齊的經濟文化中心,其佛教造像多為近20多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季崇建說,「比如當年青州的北齊佛像出土後,非常震撼,但這樣的美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山東諸城出土的佛像就可作為一個佐證。而2012年,河北鄴城的佛像出土,對於曲陽的佛像又重新認識了,所以走一條訪古路線,必須要走完整。」

對古代佛像研究者來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山東可謂震撼之地,無論是博興縣龍華寺窖藏造像的發現,還是諸城佛教窟藏遺址的考古,都豐富了北魏至隋代佛教藝術的內涵。

山東博興縣博物館館長張淑敏表示,博興佛教造像中,目前僅博物館藏就有400餘件佛教造像;且材質多樣,有金銅佛像、石佛像、白陶佛像等,而且銅佛像、白陶佛像都是他處少見的。

青州相距約140公里的諸城古稱密州,兩地出土的佛造像屬同一體系,但細處又有所不同。諸城造像以圓雕為主,菩薩佩飾繁縟華麗;青州造像則以背屏式並施以絢麗的彩繪為其特徵。

高研班隨後走訪河北博物院,這裡以收藏1950年代在曲陽修德寺發現的佛造像而知名。修德寺石造像的題材,經歷了以釋迦和彌勒菩薩信仰為主,過渡到重視阿彌陀佛和修德寺紀年造像中。無量壽佛和阿彌陀佛造像出現於北齊,至隋代超過了彌勒菩薩的數量。

高研班學員周耀傑說,這次考察之地是中國北朝帝國北魏至北齊的都城中心,經濟文化繁榮,又正當佛教傳入中國之時,其佛教造像藝術登峰造極。

#發現 #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