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輕快的詩歌從貨櫃屋裡傳出,裡頭飼養的蛋雞產出雞蛋,讓弱勢家庭有了依靠,教會長老陳鴻隆一年前嘗試將貨櫃研發成為簡易雞舍,目前穩定日產超過700顆蛋,取名為「蒙福蛋」,希望能成為窮人的釣竿,在載浮載沉的生活中拉他們一把。
陳鴻隆表示,聖經故事談到要將福音傳給窮人,但多餘補助恐使人安逸,無法讓貧窮不再世襲,想了許久,決定用最簡單資源,開創源源不絕產能,貨櫃屋養雞場的概念因應而生;陳說,這顆蛋是窮人的盼望,希望透過此模式幫助更多人能自給自足,有自信地融入社會。
飼養員潘秋燕說,雞隻從養殖場運送途中,容易有空間緊迫和環境遷移的恐懼,因為雞的聽覺靈敏,因此嘗試24小時播放詩歌,讓雞群不再恐懼,開始靠近人群,甚至會飛到參觀客人肩膀上,「這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
飼養過程堅持使用天然飼料,包括牧草、海苔、堅果和益生菌,曾將雞蛋送至中央畜產會檢驗動物用藥及農藥殘留,皆得到「未檢出」報告;目前共有12個20呎貨櫃、飼養近1200隻雞,陳鴻隆指出,希望有更多天使投資人伸出援手,讓需要幫忙的人有份穩定收入。
屏東縣榮譽指導員協進會會長許紫宥獲悉消息後,找來各公益社團參觀媒合,經營餐廳的她強調,藉由推廣「蒙福蛋」的故事,可望讓更多消費者選購,使得愛能蔓延至社會角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