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海關總署2月25日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通知因台灣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將自3月1日起暫停我方鳳梨輸入。大陸擔心一旦有害病蟲傳入,將對大陸農業生產與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大陸認為這是正常的安全防範舉措。當然雙方都知道這是表面理由。今天禁台灣進口的鳳梨,下一次會不會是其它水果?再下一次會不會是台灣水產呢?
大陸多年來對台灣貿易逆差高居不下,很顯然,大陸的「讓利」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很多大陸民眾深感氣結,直指台灣人就是白眼狼,對他們讓利純屬是肉包子打狗。大陸民眾這種情緒上的不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大陸正在重新審視多年來推動的讓利政策。也就是讓利政策究竟是推動還是阻礙了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也許台灣有不少人懷著同為炎黃子孫的大中華情結,認為自己本就是中國人。但台灣目前有更多的人並不認同中國。如果一場新冠肺炎都會被許多台灣人幸災樂禍地用高度歧視性的字眼,叫成「武漢肺炎」和「中國病毒」,這些人很難期待他們能有大中華情懷。而這種反中、仇中、抗中心態,正被民進黨刻意撩起。
很顯然,人們希望加入到另一個集體是因為人們可以得到以前得不到的好處。如果加入這個集體後沒有好處可得,甚至正在享受的好處還可能喪失,人們自然不會要求加入這個集體。試問,如果兩岸統一後,台灣逐漸成為中國的普通一省,中央政府還會每年給台灣省這樣的巨額補貼嗎?這將令人難以想像。即使中央政府有心,其他各省也一定不會答應。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兩岸統一後,台灣目前所享受的經濟上的巨大好處一定會失去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至此,可以清楚看到,撇開兩岸的政治制度不談,兩岸統一後,台灣民眾從大陸讓利所享受到的好處將很有可能會隨之逐漸消失。任何人設身處地地站在台灣人的位置上都會想,如果統一後好處盡失,為什麼還要統一?
然而,現實是大陸要的是台灣的回歸,因而此時台灣及其民眾所關注的就根本不是兩岸之間如何良性互動以及大陸如何對台灣表達善意,而是大陸內部的狀況以及加入後是否會得到好處。如果沒有好處,甚至到手的好處都可能失去,大陸讓再大的「利」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大陸其實是以國與國的關係來處理兩岸關係。方法不對,自然難以得到所期待的效果。
因為大陸並沒有下大功夫以切實關注及回應台灣民眾真正的關切之所在,即統一後會得到什麼好處。和平統一的關鍵還在於大陸自身內部的發展,提高和完善,而不在於現在給台灣多少好處。
隨著自身的不斷發展,大陸已在很多領域超越了台灣,這為和平統一在客觀上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可能性。所以,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升大陸在更多領域形成對台灣的優勢,應是大陸努力的重點,讓台灣民眾能夠切實地意識到統一後會得到更多的好處。這樣,大陸對台灣的吸引力就會自然而然地不斷加強。相應的,大陸也需要調整對台政策,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兩岸的統一。 (作者為美國華人學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