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13日決議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稀釋後的含氚處理水於2年後排放入海,在食安與海洋環境衝擊隱憂下引發各界批評,一度低調的農委會,昨日出聲了!
主委陳吉仲昨偕同原能會及海委會代表於記者會宣示,除將投入1.28億預算建制預警系統外,也允諾要擴大台灣海域監測點,由原來33個增到95個,同時也強調,若有具體科學證據顯示核廢水排放影響我國漁業,將向日本政府採取求償措施。
農委會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311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就已經與原能會跨部會針對我國沿近海洄游性魚類及西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台的秋刀魚做銫-134及銫-137的抽樣,截至今年3月31日已檢測的2212件,均無輻射汙染情形。
張致盛說,由於含氚廢水排放後可能隨著洋流擴散,秋刀魚、赤魷、鮪類、旗魚類、鯊魚類、鬼頭刀、鯖、白帶魚、烏魚、鎖管等經濟魚種2019年漁獲量計25萬8737公噸,產值約新台幣140億元,含氚廢水預計2年後才會開始排放入海,但目前尚未有實際影響,將會加強調查分析並監控漁場狀況。
陳吉仲指出,日本政府13日做出2年後排放核廢水入海的決定,農委會絕對會保障所有國人食安以及農民權益,假如有具體科學證據顯示排放的核廢水會影響到我國漁業,將向日本爭取相關補償。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處長劉文熙表示,核能研究所、國家海洋研究院及中央氣象局共同提出「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計畫 」,針對氚水事件受影響經濟水產分析等建置預警及海洋生態調查系統等,政院已同意該計畫以1.28億預算執行,目標1年半建置完成。
另外,既有的台灣周遭海域33個監測點將增加到95點,每年的魚類抽驗也將由現行的208件提高到500件,並定期公布檢測結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