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推動轉型正義,卻陸續發現黨員曾是情治單位線民、臥底。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的前新北市經發局長施威全閱讀過自己的檔案後,反而認為其中有很多過去的友人和同學其實是非自願的「被線民」,因此,他認為將來公布相關檔案應謹慎,不要製造更多被冤枉的人。
施威全說,黃國書事件爆發後,他發表看法,陸續有幾名友人來電坦承,在學生時代受老師或教官介紹,向調查局人員說了關於他的情資,他們一開始也不知對方是調查局人員。
施威全表示,他並未在檔案看到這幾名友人名字,但可想而知,這樣「被線民」可能還很多,且有些可能被列入檔案紀錄,屆時要怎麼判別這些人是專門派來的,或被詢問後遭調查局列為線民?
他在閱讀檔案時,也發現有2人用本名,其他人都是化名或代號,調查局還把2人誇大為「運用人員」,這讓他擔心檔案極可能很多是調查局人員為了誇大業績做出來的,若是這樣,又製造更多冤案。
施威全不認為所有情治人員的真實身分都應隱匿,但一律公開會形成冤案,許多被監控者的隱私,連同家人的情況也將被暴露。但這與轉型正義何關?
他認為,政治檔案揭露時應注意隱私,比如有些描述被監控者的性格、生活,可能真也可能假,但都會影響外界對其評價;有些資訊涉及感情訊息,也該謹慎。
施威全強調,透過轉型正義建立社會共識,是社會轉型的關鍵途徑,讓台灣社會警惕政府濫權的後果。而民進黨政府的張天欽案如同以前威權時代的案件,須常被提起,不是像行政院的調查報告避重就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