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山鄉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聰文,原本在台北工作,回鄉後在2007年加入社區發展協會。他笑說,社區理事長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工作。」他認為,要改變社區必須投入大量時間,不能速成,還要獲得鄉親認同,才能讓社區正向發展。

今年57歲的陳聰文,年輕時曾赴台北工作,在化妝品公司擔任業務經理,1999年他計畫創業,回到宜蘭開設日用百貨批發公司。在外地待了一段時間,陳聰文深感離開故鄉時的結頭份,與他返鄉後的結頭份,一直都沒有改變,憂心「社區沒進步,就是一種落後。」

在鄉親邀約下,他加入社區發展協會,2009年更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他感嘆說,任何一個社區要改變,一定會遇到保守派的反對,推動社區工作會有困難、有阻力,必須要說服才能有改變的契機,絕不是砸錢就能解決得了。

陳聰文說,改變社區的重點是培養志工,透過培力課程慢慢養成人員,畢竟社區大部分的工作必須仰賴志工撐起,他很重視培養利他型的志工,再讓志工們兼顧長者訪視、環保等面向。

他說,社區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眾人住在社區裡,如果環境壞、欠缺人文,也會影響大家的生活;身為領導者必須要有想法、有社區的規畫方向,理事長必須做很多人不願做的事,甚至還要自掏腰包。

已接任過第5、6、8任理事長的陳聰文坦言,要改變社區,所面臨的意見絕對超乎想像,必須慢慢說服;為了投入社區工作,他將公司交給妻子經營管理,自己全心著重社區事務,雖然無法兼顧社區與事業,但他認為,很多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投入社區工作的當下,依舊是樂在其中。

#工作 #工作 #社區 #慢慢 #社區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