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淨零碳排趨勢,台灣是後段班學生。因為2025年,我火力發電仍占8成以上,因此政府也急著打造「無碳能源」,指示台電試辦燃氣燃煤電廠「混氫混氨」。不過,台灣想走向乾淨的「全氫電廠」,仍有三大難關卡在前面,困難重重。

首先,台灣是能源進口國,本身無法產製大量氫跟氨。雖然鋼鐵與半導體製程會有餘氫,但都屬化石燃料轉換的「灰氫」。要製造綠氫,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核能,但台灣即將廢核,先路先斷。二是再生能源,但是我們目前規畫發電占比2成,民生工業使用都不夠。即使未來拉高,以台灣條件,也沒多餘製氫空間。

再來是成本問題,用電解水去製氫,需要大量的電力,以再生能源來說,會面離轉換效率低落狀況。還有使用高昂管線材質、定期更換的成本,都讓氫能無法平易近人。

三來更重要是安全性。氫氣本身易燃,過去南韓氫氣工廠發生過大爆炸,美國運氫車洩漏燃燒引爆,因此得走特殊管線。不過要找甚麼港口卸運、更重要的儲存地點尋找,都有難度。只要看看蓋電廠變電所,無不有民意反彈即可知道。

因此,全氫電廠固然是美好願景,如何能未雨綢繆解決三大難題,將考驗政府的無碳能源,到底只是口號,還是可以實踐的減碳政績。

#能源 #大量 #本身 #三大難題 #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