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龜山區楓樹里不少稻田仍有石頭駁坎生態,好楓戶農家黃曉君表示,台灣農業機械化後,不少稻田改用水泥做駁坎,但當地保存石頭駁坎,也留下鼠、蛇的家,不時可見到大冠鷲,讓生態樣貌更豐富。

黃曉君說,最早稻田都是採用石頭駁坎作為擋水之用。不過6、70年代,農業機械化後,所有田區都經過整理,不少農戶改用水泥駁坎。楓樹里不少民眾還是使用石頭形式,一部分是因為沒有錢,若是石頭駁坎,從河裡撿石頭,雖然費工,但是省下不少,後來更發現有生態保育優點。

「台灣地震多,駁坎可以局部修復。」黃曉君說,因為地震多,水泥駁坎若產生裂縫就容易漏水,要修補較為不易,可能要多塗一層,或是乾脆重做。但是石頭駁坎若漏水,局部拆除相當方便。

因石頭駁坎採用石頭、土堆疊,老鼠容易鑽洞,蛇類也會住在石頭縫隙內。黃曉君說,有了食物來源,不時也會看到大冠鷲出沒,等於讓農村生態較為豐富。若是採用水泥駁坎,小生物沒有居住地點,生態也難以多樣化。

另石頭駁坎雖然相對容易漏水,但是修補也很快,一般發現漏洞,只需要補強即可。若是較大裂縫,才需要動員人力整體重做。黃曉君指出,她返鄉務農10年來,大型動員的狀況僅有兩次。日前修補時,3米左右駁坎修補,僅花了1天就補完,希望未來能保持石頭駁坎狀態,讓農村更自然、更美麗。

#楓樹 #稻田 #修補 #水泥 #黃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