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於24日宣布對烏克蘭東部進行「特種軍事作戰」,並稱目標是讓烏克蘭「非軍事化」後,俄羅斯國防部宣布,當天已用「高精度毀傷兵器」癱瘓烏克蘭武裝力量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施、軍用機場和航空兵。軍事專家指出,俄軍此舉已是侵略,目的是將局勢推至「戰爭邊緣」,對美歐進行壓力測試及探測西方底線,以達到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政治目的。在美歐軍隊不介入的情況下,烏克蘭局勢最好的結果就是如同1979年中越戰爭結束後一樣不了了之。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24日受訪時表示,俄軍24日以「高精度毀傷兵器」打擊烏克蘭軍事設施之舉,已構成聯合國大會1974年3314號決議案所定義侵略行為。且是在戰術上以外科手術打擊之手段,遂行戰略上之「戰爭邊緣政策」;邊緣政策(Brinkmanship)是形容近乎要發動戰爭的情況,也就是到達戰爭邊緣,從而使對方屈服,服從我方政治要求的一種戰略術語。
張競強調,俄軍上述侵略之舉並不代表俄烏戰爭已全面開打,而是對西方之示威行動。由於美國總統拜登已掀出底牌稱不會派遣美軍進入烏克蘭,在俄方解釋不會入侵之情況下,卻仍不斷宣稱俄軍將入侵。普丁乾脆「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讓其心想事成,測試西方底線並觀察拜登是否毀諾。
張競指出,在美歐不派兵介入情況下,當前俄烏局勢最好的結果,就是猶如1979年中越戰爭的結果。1979年蘇聯欲聯同越南圍堵中國,中國因而對越南發起中越戰爭,猶如當前北約東擴施壓俄,俄對烏發起侵略。而中國發起中越戰爭的目的就是敲打越南不要靠向蘇聯,隨著蘇聯解體,中越關係才漸恢復正常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