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應珍愛藻礁公投,經濟部提出三接外推方案,以達到「藻礁保護最大化,供電影響最小化」。昨外推方案進入環評大會審查,開發單位中油公司承諾殼狀珊瑚藻的漂沙監測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每季一次,並將柴山多杯孔珊瑚監測範圍,以本次周界再往外水平延伸5公尺,終於通過環評審查,預計2025年完工供氣給桃園大潭電廠,也象徵藻礁與三接長久以來的拉扯正式告一段落。

中油表示在三接外推方案中,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即離岸1.2公里,如此便可完全避開潮間帶藻礁,航道及迴船池也不浚挖,並取消原21公頃外海填區,避免破壞海床下礁石。

環委張學文表示,本次開發單位改變殼狀珊瑚藻的漂沙監測頻率並不妥當,而且中油現階段引用的相關資料來自桃園市政府,中油應該要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建議維持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每季一次。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過去台灣政策上高度依賴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政府應全面檢討天然氣政策,並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前提,來提出天然氣需求下降、接收站退場的生態復育計畫。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國家的能源政策是極大化再生能源而非擴張天然氣,天然氣發電比例只有在這個階段是最高,當未來整個能源結構轉變時,對天然氣的依存也會下降。

對於三接通過環評,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會中強調,雖然去年底珍愛藻礁公投公投沒有通過,之後將繼續監督三接工程的開發,中油應信守三接不浚挖、不造地、不破壞生態的公投承諾。

#承諾 #方案 #中油 #監測 #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