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市中山公園去年8月就完工的共融式遊戲場,直到今年3月都未開放,因此傳出質疑地方政府效率不彰的聲音,對此,南投縣建設處長李正偉4日表示,中央要求「合格遊具」安裝完後須再次「實地試驗」檢驗,但全台僅有10家檢驗廠商,檢驗量能不足,盼中央能有對策,不要影響孩子遊戲權利。

申請到實地檢驗 流程繁瑣

建設處指出,衛福部修正《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要求遊具設施都必須通過第三方認證檢驗,導致驗證單位(TAF)大排長龍,但全台僅有10家廠商在做檢驗,檢驗流程由主管機關上網登錄,再由「中央媒合」檢驗時間、聯繫窗口等,以南投縣政府為例,從申請檢驗開始到實地檢驗,等待時間短則3個月、長則1年。

南投縣府教育處2020年起經教育部核定的南投縣遊具共有118件,竣工完成檢驗的有111件,還有7件未完成,其中4件施工中,3件待檢驗,過去在做相關檢驗時,平均都要等待約2個月時間才能排到隊;建設處則有17件,還有6件在排隊;衛生局則還有1家未檢驗。

生產合規定 安裝又要檢驗

李正偉表示,今年遇到的問題,明年同樣會遇到,新的無法檢驗,舊的也在排隊中,並非縣府不努力,登記後只能等待檢驗廠商通知,加上同一遊具有不同廠商檢驗,檢驗結果可能不同,不僅浪費國家資源,也影響遊具廠商的生計,明明生產過程都符合規定,但落地安裝卻又要檢驗一次。

李正偉強調,這並非卸責,但地方政府為符合民眾期待,想要把事情做好,但礙於檢驗量能、標準等問題卡關,原本是要讓孩子更安全的法規,卻變成孩子遊戲權利的最大阻礙,希望中央能從根本去解決,增加檢驗公司,或以遊具合格標章去做替代,才是中央必須解決的問題所在。

#安裝 #廠商 #遊戲 #遊具 #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