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逝世60周年,清大由通識教育中心策畫「梅校長與清華故事」系列講座,緬懷梅貽琦對清華的貢獻和對教育的恩澤,系列講座10日起至26日每周二、四晚上共舉辦5場演講活動,19日晚間還有梅貽琦紀念座談會,而梅貽琦最為後人所知的,就是以他與交大前校長凌竹銘名字定名的兩校傳統競賽活動「梅竹賽」。
清大指出,梅貽琦為庚子賠款第1批清華赴美留學生,1915年學成後返回清華任教,1933年12月出任校長。1937年至1945年間對日抗戰,梅貽琦與北大、南開合組長沙臨時大學,帶領清華師生一路南遷至雲南昆明。
1955年梅貽琦返台籌畫清大於台灣新竹復校事宜,設立清大原子科學研究所,並出任清大新竹復校後首任校長,直至1962年辭世。而兩校傳統競賽「清交梅竹賽」,也是為了紀念他與交大校長淩竹銘。
清大通識中心主任翁曉玲表示,梅貽琦是20世紀偉大的教育家,重視師道、廣納良材,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在動盪不安、世事艱危的年代擔任校長,樹立起清大屹立不搖的學術地位,一生盡瘁愛國護校、無私奉獻給學子,是大師中的大師,更是兩岸清大永遠的校長。
今年是梅校長逝世60周年,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策畫以「梅校長與清華故事」為題的講座活動,10日起至26日每周二、四晚上7時於清華大學教育館舉辦,共計5場次,19日晚間更將舉辦梅貽琦紀念座談會,緬懷他對清大的貢獻和對教育的恩澤。
活動也獲清華校友團體和時報文化出版贊助支持,邀請知名作家岳南和清華多位教授,從清華復校、清華教育、清華科學、清華精神、大學大師和清華建築等面向,細數梅貽琦與清大的情緣、對清大的貢獻和對科學教研的影響,讓世人重溫一代大師的風骨、擔當與斯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