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自由時報》宣稱《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於該月17日召開執委會,討論台灣的新入會申請案,行政院發言人還公開回應。迄今已半年了,進度如何沒下文,政府一直噤聲。
實情是2月17日開的不是CPTPP執委會,而是入會工作小組會議,討論事項更與台灣無關。《自由時報》就台灣加入CPTPP議題作假新聞,為了掩護2月初民進黨政府解禁日本福島核食的措施,彷彿台灣只要應允日本的要求,CPTPP就會有進展。2月CPTPP入會工作小組開會後,談的皆是英國申請入會的進展,沒有一字提到台灣。
政府首席談判代表、政務委員鄧振中被問及台灣申請入會CPTPP的進度,總強調CPTPP開會並不對外宣布,「重點是台灣自己要準備到最好」。這說法若真,則台灣前途一副無奈,只能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靜候通知等他人來娶。
這說法不符合CPTPP實務運作,且有兩大問題:第一,相較於英國能掌握其申請進程,中國大陸主動出擊,台灣無能引導議題設定,命運在人家手上。在中國大陸申請後台灣才趕快緊急提出申請案,更彰顯政府對局勢懵懂。
第二,若台灣真準備好了,為何不對人民說清楚,台灣是否要開放市場讓外國農產品大舉進來,我國農產品平均稅率約15%,20項農產品有關稅配額或防衛措施,汽車製造業也面臨類似議題。政府是否打算犧牲產業以符合CPTPP會員國的利益?底線為何?馬政府於與大陸簽訂經濟合作協議前,光在高雄陸委會就辦了400多場說明會,談協議簽訂與政策效應,今日CPTPP衝擊如何,政府說明有限。
民進黨政府對內不講清楚,也無法講清楚;對外沒有議題設定能力,也表現在美台經貿關係,鄧振中的言行最彰顯,台灣不掌握自身命運,完全順著美國走。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到底是什麼,政府與鄧振中的說法數變。6月初宣布啟動時,政府說月底將赴華盛頓進行首次談判,月底去了美國後,鄧振中說「未來數周會跟美方保持密切聯繫,希望早日啟動正式談判。」談判不只不見了,原來還未啟動。
原本的談判成為會談,若說會談其實有點美化進度,鄧振中訪美的新聞稿指出,「會議最主要目的是由雙方貿易首長聽取台美雙方對貿易倡議具有關係的人士以及團體,對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意見,並交換意見。」所謂會談,重點不是兩邊政府官員的交鋒,而是聽業者的說法。
6月初宣布啟動倡議時,雷聲很大,6月底的會談結果雨點小,美方發布的內容只有原則性的看法,我方發布的內容重複6月初時的論調。民進黨政府要不沒具體結果拿來見人,要不就是不敢透明。
「台美貿易倡議」台灣期待如何走,政府一直畫餅,沒有正式公布路徑圖,對於台灣產品最重要的關稅議題,美國財政部、商務部、貿易代表署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未獲得國會授權談判則是既定事實,台灣方面是否提出具體的期程要求,政府沒對人民說明。若美國一直不談關稅,台灣如何應對?就一直讓美國牽著鼻子走,只談美國要的,台灣要的就被擱在一邊?政府沒向人民交待。談到進度,鄧振中說美國政府正在徵詢公共意見,怎沒想到台灣政府也有義務徵詢人民的意見?
準備好豐富資產當嫁妝,任對方挑選,但對方連婚期都沒允諾,聘金也不談,台灣這個坐在床邊的待嫁娘頗委屈。
(作者為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