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紐約時報》以〈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為題,引述前任和現任美國官員指出,共軍若試圖侵台可能首先會實施封鎖,因此即使美國決定出兵,台灣自身也需擁有充足武器抵禦,以支撐到美方或其他國家介入。此外,美國官員需要研究該如何將武器運補至台灣,且讓美中直接衝突的可能性降至最小。
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也造成許多衝突。然而,如今附近國家如克羅埃西亞、希臘等國已成為觀光勝地。而台灣可能會從「觀光勝地」變成「亞洲武器庫」;雖然兩地的歷史背景與形成因素並不相同,但兩者均係「危險境地」是毫無疑問的。然而將台灣打造成「亞洲武器庫」是在美國的推波助瀾,以及民進黨政府的「抗中、仇中」政策之下所造成。未來以「武器庫」著稱的台灣,還會有觀光客及投資者來「自投羅網」找死嗎?
大約20年前,美國「中情局」對亞太地區戰略情勢的評估,認為有「四大潛在衝突點」,依其危險性分別是朝鮮半島、南中國海、克什米爾及台灣海峽;其中「克什米爾問題」係因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邊境衝突所造成,其後透過雙方領導人的多次會談協商,已使緊張情勢趨緩。其他3個衝突點雖然都還存在,台灣海峽卻已躍居首位。
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所引發的台海危機,許多台灣人民擔心兩岸爆發戰爭;於是有些人開始儲備飲水和糧食,管區警員也前往各住宅區指引空襲時的避難場所,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恐懼感。於是許多人在網路上討論,慶幸住家附近沒有軍用機場、港口、雷達站、飛彈基地或發電廠等等,最有可能首先被飛彈攻擊的目標。一旦台灣成為武器庫,豈不等於人人身上都綁上了炸彈?
試問當過去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一輛輛遊覽車載滿了大陸觀光客,各所大專院校校園四處可見大陸短期交換及進修學位學生,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兩岸會發生戰爭。如今此情此景已不復存在,也讓共軍武力侵台減少了一層考慮因素。眾所皆知,兩岸一旦開戰,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死傷的卻是兩岸人民。
年底九合一選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怪事,幾個獨派團體發起「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要求參選人簽署;尤其是「台灣基進」的9縣市24名候選人都已簽署,並自稱各個都是「頑固台獨分子」。殊不知這種義和團式的「抗中保台」,正凸顯了該黨的幼稚與無知,如果用柯文哲常說的「管你去死」來回應,倒是十分貼切,畢竟「台獨」就是中共武力犯台的第一要素。「投票給要和平的,唾棄要戰爭的」正是年底選舉的金玉良言。
(作者為大學英文講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