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當月本土疫情及防控措施收緊影響,財新1日公布大陸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四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但較上月微升0.2至49.4,高於市場預期。五大構成指數中,生產與新訂單指數仍在景氣分水嶺下方,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擴大,顯示供需雙弱。此外,就業情況也進一步惡化。財新數據與官方不一致。大陸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11月製造業PMI較上月下滑1.2至48,遠低市場預期的49,並創5月以來新低。
華爾街見聞指出,外界預期11月財新製造業PMI為48.9,此次數值優於外界預期。
分項數據看,在疫情影響下,1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在榮枯線下走弱,新訂單指數雖然略有回升,但仍處於收縮區間,顯示製造業供需雙弱。與此同時,由於疫情下全球經濟放緩疊加國內運輸困難,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低於臨界點,且降幅擴大。
購進價格指數方面,受金屬、石油等部分原材料漲價的帶動,11月連續第二個月在擴張區間上升,為7月來最高。當月出廠價格指數雖然有所上升,但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企業只得讓利促銷,因此仍低於榮枯線。
就業情況則進一步惡化,降至2020年3月來最低。受訪企業反映,疫情是用工收縮的主要原因,防控措施導致工人無法返崗,同時生產受限,也減弱了企業的用工需求。調查顯示,在三大類產品中,當月投資品類用工數量下降最顯著。
10月採購量指數、採購庫存指數均曾短暫升至榮枯線以上,但由於銷售低迷、生產需求下降,製造廠採購活動隨之轉弱,兩個指數在11月再度降至收縮區間。製造業生產、庫存、運輸均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導致11月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在收縮區間降至6月來最低。
在10月企業家信心增強基礎上,11月製造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續回升,但仍低於長期均值。預期增產的企業表示,隨著疫情消退,產能和客戶需求會逐步恢復。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10月以來疫情在多省市蔓延,對經濟的衝擊愈發明顯,如何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再次成為核心議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