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文化局推動竹北市東興圳社區計畫,日前舉辦種植台灣百合球莖的活動,期透過復育讓台灣特有種的原生百合在城市公園萌芽,預計夏天東興圳就能欣賞台灣百合開花的姿態,縣長楊文科歡迎民眾加入植栽養護志工成為護花使者,使東興圳環境更美好。

楊文科表示,台灣百合客語俗稱「打碗花」,因生長於水源處附近,摘花會破壞環境生態,就好像打破賴以維生的碗一般,東興圳水岸公園環境很適合台灣百合的生長,復育也別具意義。

規畫種植活動的「台灣百合工作室」駱明永老師說,台灣百合有強韌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從平地到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都可生長,曾在台灣遍地開花,但因平地開發、噴藥、割草等行為,影響台灣百合的生長族群,期透過推廣讓更多人認識、栽種,復育台灣百合。

文化局長李安妤指出,東興圳去年啟動社造計畫,除舉辦講座、踏查等活動,也號召民眾「種自己的花、自己的樹」,以「台灣原生種」和「生物多樣性」為2大目標,希望將東興圳營造為花鳥蟲蝶之家,四季有不同風景可欣賞。

去年先完成第一波灌木種植,在公三設置枯木堆當昆蟲觀察箱,在綠41移植部分新竹縣總圖書館的基地樹木,設置手壓水泵,提升植栽養護效率。李安妤指出,今年開春選擇以台灣百合和金針當護坡植物,也將種下樟樹、台灣櫸木、杜英等苗木,一步步營造東興圳成為環境教育體驗基地。

#生長 #計畫 #活動 #復育 #東興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