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導致大阿里山區茶葉種植面積500多公頃受損,災損比例逾總生產面積36%,農委會公告嘉義縣4大茶區鄉鎮列入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1日起開放受理申報,梅山農會總幹事黃書賢指出,大阿里山春茶恐減產4到5成,加上阿里山高山茶春季優良茶競賽月中就要受理報名,今年繳交點數恐有相當比例減少。
縣府農林作物科長李秋瑩表示,至3月27日止,全縣因乾旱導致茶葉變黃、枯萎的茶園受損面積約500多公頃,大約占4大茶區總面積逾36%,農委會已公告梅山鄉、番路鄉、竹崎鄉及阿里山鄉茶葉列入乾旱現金救助地區,金額每公頃5.5萬元,自昨日起開放茶農申請,雖正值連續假日,但各公所仍照常受理申請至10日止。
李秋瑩說,茶葉枯萎不可逆,雖近日下了一些春雨,頂多讓剩下未枯萎的茶菁保持原狀,同時確保茶樹的生長,茶農仍需將枯黃葉片處理掉,待長出新芽再採收,按時程推算,受損茶農將錯過春茶產季。
黃書賢也說,初步預估大阿里山茶區春茶會減產4至5成,就算新芽因這波雨水長出來,也趕不上產季,今年春茶比賽繳交點數減少可以想見。
高帝園茶業業者林淑媛說,今年萌芽期碰到大乾旱,很多茶樹的葉子不是掉了,就是長不出來,阿里山茶區受災十分嚴重,產量勢必比往年少,至於春茶價格是否因產量減少有所波動?目前尚無法預測。
乾旱導致茶葉受損,部分茶農因此改製紅茶,林淑媛說,主要是水分不足,芽葉不夠漂亮,要做烏龍茶這類半發酵茶會比較不好做,確實有少部分茶農改作全發酵的紅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