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澳洲、印度4國外長「四方安全對話」(QUAD),6日在日本東京舉行,這項會議是日相菅義偉上台後初試啼聲,所揭櫫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更是老調重彈,延續麻生及安倍兩位前首相的外交路線。美國希望將對話機制轉型為組織體,但菅義偉態度審慎並無進展。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對話中強調,「4國共同擁有民主主義、法治等基本價值觀,以及加強基於規則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的目的」。因應中國崛起,日本積極與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同盟國、友好國家展開三方合作,從而構建在印太地區對抗大陸的框架組織,除美日韓、美日澳、美日印等框架之外,亦藉由日、澳、印彼此間的持續磋商將日本與各國的合作關係多層次化。

早在2006年11月30日,時任外相的麻生太郎在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即以「建構自由與繁榮之弧」為題發表演說,勾勒日本於國際間所欲扮演的外交角色。在麻生所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中,印度與美、澳、歐盟等日本傳統友邦並列,透露出印度將是今後日本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外交戰略伙伴。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日參會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表示,會終將「再度確認共享價值觀及理想的雙邊關係契機」,蓬佩奧會中當然不忘推銷「反中共」的主張,呼籲「要保護民眾不被中共榨取,不因中共的腐敗而飽受痛苦」,強調美國關注的對象是中國共產黨,期待實體化印太的「對中包圍網」。

日本做為此次QUAD的東道主,將使東京成為「對中包圍網」的舞台。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大陸解放軍內部認為,菅內閣將與美國等盟友,在印太地區建立「海洋聯盟」,對大陸採取強硬的策略,有必要採取措施對抗美、日圍堵。北京認為,自2018年美、陸貿易戰升高及在新冠疫情蔓延中加速為「新冷戰」的意識形態對抗下,美國參與並主導QUAD,此基於價值觀的跨區域戰略對話,意在牽制「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南海維權等措施。

QUAD原為美、日、印、澳非正式的「四方安全對話」,但近來美、日積極運作,引起QUAD走向類似北約(NATO)之軍事同盟的忖度。9月,日本與印度簽署《物品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完成QUAD成員間軍事後勤合作的最後一塊拼圖。此外,渠等國家不僅在安全上尋求合作,日本率先提出的日印澳三方供應鏈彈性倡議目前亦初具雛形,此舉意在扭轉大陸在印太地區的貿易地位。

然而,QUAD仍未建制化為多邊安全同盟,此可從對話後未發表宣言窺見,QUAD難以凝聚對大陸的具體行動共識,美、日、印、澳各方仍止於各言爾志,「印太版北約」僅為雛形。菅首相直言其外交政策將以美日同盟為基石,從戰略上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政策」,同時建立與包括大陸及俄羅斯在內的穩定睦鄰關係。

其實,日本受限於憲法,除美國之外,難與其他國家組成相互承諾安全的「集體安全」。再者,大陸雖對日本構成安全上的挑戰,但仍為其重要貿易夥伴,難以對大陸採取「圍堵」。然而,日本在安全上與美國強化同盟,並與大陸維繫緊密經貿關係,日本想在美國及和第一大貿易夥伴大陸之間遊走,兩全其美,對菅首相而言,絕非易事。美、日若想在印太建構「海上聯盟」圍堵大陸,北京勢必更加推進軍事現代化,以求反制,日中關係將反轉直下,損及日本在大陸的經貿利益。

印度的處境類似日本,陸、印雖存在難解的邊界問題,但大陸是印度第3大出口對象乃不爭事實,何況印度傳統不在安全上結盟,且與澳洲存在戰略上的競爭關係,更關鍵的是印度在安全上無須倚靠美國。若缺乏印度的力挺,QUAD對美國的印太戰略而言,聊備一格。

誠如德國《印太地區戰略大綱》所言,與冷戰時期不同,現在任何國家都不必在兩個陣營間選邊,或完全依賴一方。為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繁榮計,一個開放,能增進彼此安全信心的對話機制誠屬必要,但不應以某個國家為假想敵,否則只會讓印太陷入軍備競賽,終將使此區域成為全球最大火藥庫。

#旺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