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司開會北京同事興致沖沖地詢問台灣同事,對於那篇大陸熱門文章「統一後,台灣省買房哪裡好」如何看待,換得寶島同事幾個字感言:呃,台灣沒有人講這個。

無獨有偶,最近有大陸媒體報導,台灣民眾擔憂台海戰爭,開始囤糧。消息傳至海峽另一端,同胞們一臉矇,什麼,我們屯糧?最近雙十一,大家不是在囤保養品嗎?

緊接著,大陸商務部表示「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換寶島民眾反撲,說我們在囤糧?明明是你們在囤糧好伐!

可愛的台灣同事對此給出精闢的結論:兩岸重回了認為對方啃樹皮的年代。

互聯網時代,反而形成這種巨大的平行時空。

在大陸近十年,若算上開始用大陸論壇、開始交大陸朋友就超過了十年。以我自己的觀察,及對周圍大陸朋友的採訪,寫下幾點對大陸社會「統一民意」變化之觀察。

一,陳水扁時期的「統」

時間先回到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執政的那段時期,那時大陸政府對台灣的喊話並沒有休止,立場一貫明確:如果台灣政府明確「台獨」了,那必然武統。最具體的案例,就是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

在《反分裂國家法》中明確的幾點:不允許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事務,不容他國干涉;以及「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台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等。這些要點延續至今,一直未有變化。

而那時的大陸社會,對也在「搞台獨」的台灣大略分為幾種態度(綜合周圍親友意見):

1 經濟正高速發展,眾人忙著搞錢,如果「台灣真獨」的話就打唄。(不關心者眾,直接丟給政府解決)

2 認知為「扁政府及台獨勢力挑唆台灣民間」、「一部分台灣人與大陸想法不同」、或是「其實台灣人與大陸人立場不同也很正常」等,偏向理解。這理解背後,或有「台灣仍然有錢,兩岸實力差距」之意,或有「大陸還在發展,等以後發展更好台灣自然刮目相看」之期望。

若真發生戰爭,普遍認知也沒有涉及台灣民間,針對軍事層面與政府,多少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之情。

3 認為若發生台海戰事過程將非常艱苦,但若真到了那一步也得砸鍋賣鐵(美國因素占比重)。

二,馬英九時期之「武統過渡期」

這時期正是台北女孩開始與大陸接觸之時期。最著名的段子,叫做「解放台灣島,活捉林志玲」——那時在天涯論壇上,接觸的網友十有八九都愛說,年紀尚輕的台北女孩只有「做春夢」這三個字之感想。

「統一」一詞那時是非常遙遠的名詞,對我和我碰到的多數人而言。儘管那時天涯和微博已經走到時代尖端,老喊著打台灣,然而從2008到2016,民意變化並非一下子形成。而是一個轉折過渡的時期。

1 就算有武統聲音,「和統」仍不算異類。

「台灣為什麼不想統一」與「台灣會因為經濟依賴而親近大陸嗎」,這兩個問題是我2010年後接觸大陸朋友時常被問到的。

我班上同學就曾很認真問我,為什麼台灣不願意統一、接受一國兩制?對台灣人的生活並不會造成多少影響啊!大陸媒體上之整體風向也認為,隨著經濟貿易越發緊密,台灣就算不願也很難脫離中國大陸。

2 兩岸正處於「民意轉折」之交界。

陸生、陸客赴台不會只帶來交流,也多少會帶回諸如「台灣人並不認為大陸人是同胞」、「台灣強調一中一台」、「台灣還在問天津有沒有捷運(地鐵)」等消息。

「兩岸是否越交流、越痛恨對方」是我當時的大哉問。那時已經有不少武統派跳出來嘲諷和統派——早跟你們說對台灣和善沒有用!這論調在2014年之後越發高漲。

3 馬政府後期,大陸對待台灣 「官方和緩,民間冷臉」 的現象已經出現。

在2015年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歷史一握」之新聞輿論中就有體現。大陸民意對馬政府(國民黨)的批評,對「台灣民間為什麼如此憎惡大陸」的不滿,已經非常明顯。

三,當下之「武統民意」

太陽花學運之後,對台灣不滿的聲浪就在大陸輿論場急速蔓延,因此蔡英文上任後天涯網民集體歡呼雀躍:終於啊,不用再對台灣忍氣吞聲。

2016年之後種種的武統聲浪,基本是「從下而上」,也就是從民間傳遞到政府層面,而非過去的「政府帶頭喊話」。與陳水扁那時不同的是,這背後並非大陸社會認為「台灣要獨立」(民意亦知曉「台灣不敢獨」),而是一種對台灣不滿、煩躁、不想再忍耐的情緒宣洩。

1 大陸民意認為,台灣對大陸已傷及了「道德底線」。

最具體的案例就是在大陸新冠疫情開始嚴重之時,台灣政府刻意高調宣佈「口罩禁令」。直到現在我的自媒體收到的惡言惡語中,十有八九都是這個理由。

兩岸立場不同、台灣不想統一,許多大陸網友不難理解,所以「統獨問題」並非不可討論。但與美國一同反咬中國(普遍解讀為:胳膊往外),或是疫情當下沒有一點素養,使得大陸輿論場的少數和統派徹底轉變態度,或是搖頭不言。

2 普遍認為兩岸統一是必然會發生的,並且是在一段時間內會發生的——這一段時間並不像以前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以前台北女孩笑天涯宅男們的「春夢」,似乎不再能一笑置之,這「夢」與現實的距離似乎越來越近。我常說現在的大陸輿論有「武統娛樂化」現象,但那些段子也不單純是娛樂化,而是一股強烈的社會期望。

過去大陸社會對政府的期望大多是解決經濟問題等,如今這些不過是根本,許多人對於政府未來之使命已認定為統一。

自然,兩岸仍活在兩種世界,近期在大陸的台灣朋友也有這種「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什麼」之感,在彼岸的寶島朋友們倒沒有太多感觸。

3 提起統一或武統,一般認為發生的過程會有困難,但並不至於家家戶戶「砸鍋賣鐵」。

過去大陸喊武統,民間「砸鍋賣鐵」意願濃,如今普遍認為「就算會多少影響自身,過程會有困難,也用不到那個地步」。對於美國是否介入,一直存在兩種辯論,但對於「就算美國介入,也能一戰」的決心亦比過去高許多。

四,台北女孩與統一問題

回過頭來看台灣。台灣對於大陸統一台灣之民意認知,其實也經歷過變化:過去認為是大陸政府的鍋,老想著打台灣,近年認為「小粉紅們」才老是喊武統。又到了更最近,才或多或少意識到「這是大陸普遍民意,而且挺堅定的」。

網上很多台灣街頭訪問,問萬一對岸開啟統一進程了,台灣怎麼辦。說投降的有,說保衛台灣的有,大多是開玩笑或隨口回答。關於這類問題的民調也多,客觀現實是:台灣年輕一代想保衛台灣者眾,但當兵意願不高。

很矛盾沒錯,但誰不矛盾?

因為兩岸體量落差太大,涉及家鄉,及從小熟悉的環境,非常難去想像萬一真到了變化的那一天,自己會做出什麼決策、又是個什麼心情。諷刺、逃避、開玩笑,不過是人之常情。

最近我也被周圍的同事朋友問過多次這類問題,依據心情程度有幾個回答。

比如,平常工作之時:「我真是不在意,因為對這一天的到來早有預期。」 這是自己不斷給自己「脫敏」的原因。一遍遍寫文章、一遍遍告訴自己可能哪天會碰上。但心知肚明,那一天真到來了,怎可能不在意。

心情好時會這樣回答,「行,到時我最差也混上我們永和區XX路街道辦主任」(面露自信)。

若心情不好時,也會有「認識的人是預備軍,你要給人家寫墓誌銘嗎」這種回答(附帶白眼)。

「我不知道」,這是最真的真話。其實我相信在大陸的許多台灣人,多少都心有預期「自己可能會如何」,但都不敢肯定到時自己真能如此自處。

「台北女孩看大陸」公眾號,一直選擇講真話,才以這段真話收尾。

互聯網時代,特別是在兩岸這塊,有自己的流量密碼,誰都可以喊愛黨愛國,製造人設。

人們習慣於非黑即白的政治口號,痛快於那些粗淺的政治立場表態。卻忘記站在對方角度、甚至用簡單的人情世故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從小生長在那種環境下,意識型態的改變,可能在須臾之間嗎?

我一直認為負責任的政府,就算在最危急的時刻,都會極力尋求一點點和平談話的機會。工作日常或喝酒吹牛,誰都會拿台海開開涮,但若忘記戰爭與人命之重量,未免也太過輕浮。

升斗小民的意見太過渺小,但至少能做好自己這份工。

於我個人而言,能嘗試理解大陸朋友們的心,但亦不會放棄,用這種矛盾、不討好主流、小家子氣的方式,傳達自己最真實之想法。這是會堅持到最後的經營法則吧。

附錄:與家人的真話

那時把「統一後去台灣省買房怎麼選」一文發給家人。

我姐:......我得趕快買房了,省得到時他們炒高房價!

我:安啦至少還有X年吧。(X年你們自己想,反正我說的數字小於十)

我姐:...不我感覺會更快,我這兩年就要買房了!!

我姐姐,一個活在台灣東部淨土的公務員,周圍同事們自然沒有人在談論什麼台海情勢。

但是自從每週跟我微信電話、知曉大陸各熱點之後,已經從小確幸,昇華為「2027是不是就要打」的敏感人士了……(郭雪筠/台北女孩)

【徵文啟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

#台灣 #大陸 #認為 #統一 #武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