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原本是雙邊關係的事。在國際上,這類事不是從未發生過,而是一再發生。國際社會只要秉持理性務實態度,要和平化解這類衝突也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難事。這次發生的事,有一點倒是讓人驚詫:一直以蹂躪別國主權為「國際責任」的美國,卻也自詡為國家主權捍衛者;讓人搞不明白是不是太陽已經能從西邊出來了。但是看看其支持、慫恿我國台灣省內「台獨」勢力的惡行卻又覺得不像;美國甚至還要派眾議院議長流竄去台灣島內為「台獨」勢力打氣撐腰,更是天地不容!

暫且不論美國「維護國家主權」是真是假,其確實帶了北約和幾個國家以各自不同的目的、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為烏克蘭助戰。這幫國家算不算是這場衝突的參與方?在這場衝突中是否扮演了獨立的角色?現在有人甚至說這場衝突的主角已經變成這幫國家與俄羅斯。暫且不論究竟如何,人們看到的事實是:在為烏克蘭助戰的名義下不僅將俄烏衝突事實上打破了俄烏雙邊範疇而且演變成了國際社會動盪與危機的最新滋生源。

從地域來看,儘管俄烏當事方的衝突形勢基本上只在第聶伯河東部有限地區膠著,但是由於這幫國家參與其中的事實,由此給歐洲社會帶來的衝擊和造成的災難,顯然已經無法以「溢出效應」來表達,是否可以說是「歐洲戰爭」所造成的;這似乎也不是不可以深思。

從受到制裁打擊的對象來看,這幫國家單獨開闢的戰場則是對俄羅斯發動史無前例的制裁、打「不流血的戰爭」;不僅涉及金融、經濟、貿易、能源、資源,而且逐漸變得隨心所欲、無窮無盡。儘管被制裁的國家名義上是俄羅斯,但是按「敵人的朋友也是敵人」的原則,凡是與俄羅斯在這些方面有交往的國家實際上也成了被制裁的對象國,大有沖毀全球經濟關係基本規則之勢!如此史無前例的全面制裁,給全球的資金鏈、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所造成的衝擊和破壞,給世界經濟的衝擊既全面又巨大,這是人們一睜眼便能看清的事實。

從對國際體系影響來看,由於這幫國家的參與,世界上彷彿多了一個「裁判所」。中世紀時期的「宗教裁判所」,曾經使無數歐洲人因為所持主張被視為「異端」而受到懲罰、甚至送上絞刑架,因此又被稱為「異端裁判所」。而今,這幫國家所操控的「國際輿情」彷彿也成了「異端裁判所」、四處出擊,對凡是不主張制裁俄羅斯的國家,用盡了圍剿、警告、恐嚇、威逼、制裁、打擊等各種手段。美國不僅在國際上大搞「以我劃線」、分裂聯合國、分裂世界,甚至還無法無天地帶了這幫國家堂而皇之地公開搶劫,搶銀行裡的公私存款、搶奪停泊在港灣中的豪華遊艇等等,讓人懷疑是否又回到海盜時代!出現在人們眼前的這股衝擊波似乎也有摧枯拉朽的威力,大有把以《聯合國憲章》為宗旨和原則的國際體系、國際秩序、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摧毀之勢!有人說,美國要重組國際體系、國際秩序。這種說法卻有點言過其實、誇大其詞,把世界上的事說得太容易了。

但是回望歷史,這一切又都似曾相識,或許都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即使對世界政治、經濟、金融大格局確實造成了全面衝擊,帶來程度不同的波折和危機也有可能,但是在當代多元共生的世界上,總體上依然能穩得住。世界上3/4以上的國家盼望能穩住。傳統國際體系的變革具有歷史不可避免性,以經濟全球化為驅動力的全球體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伴而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凝結著全人類的命運與共性。當代多元共生的國際社會有客觀存在的糾錯機制:違反發展必然趨勢的行為一定會受到糾錯機制的懲罰。

國際社會有這類「四梁八柱」在、天塌不下來。即使就歐洲國家人民而言,他們不可能長期生活在物價暴漲、失業威脅、福利下降、社會動盪的陰影之中,總要為自己尋求安定生活的環境。因此歐洲國家總要考慮如何為俄烏衝突找到和平解決的出路。美國企圖讓俄烏衝突長期化,然而曾經蒙受過兩次世界大戰劫難的歐洲人民不會忘記歷史的苦難、一定會把自己的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用自己的雙手開闢歐洲和平發展的前景!(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國家 #裁判所 #美國 #俄烏衝突 #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