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繼禁止鳳梨、蓮霧及釋迦進口後,又對石斑魚發布了禁令,民進黨政府再度「行禮如儀」,演出「譴責、告洋狀、宣示分散、鼓勵消費」「四部曲」,可自始至終,皆從未見到有若何具體的措施,更遑論顯著的成效,可憐的農漁民,也只能輪番受折騰,眼巴巴地看著自己一年的心血,付諸流水,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兩岸的經貿往來,順差如此之大,尤其是農漁產品,泰半以上都是以大陸為最大銷售市場,「雞蛋不能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麼多年來,民進黨政府究竟替農漁民多找了幾個籃子?這種結構上的失調,豈是一日之寒?農委會根本就是束手無策,只能臨急應變,作些官樣文章,終究於事無補。

最可笑的是陳吉仲,居然還托大自恃,指摘對岸是在他染疫之際「趁亂偷襲」,可人家屏東縣長潘孟安卻老神在在,宣示他們早已在4年前就將農漁產品分散往歐美市場,那「生龍活虎」的陳吉仲,在此之前又作了什麼樣的措施?

平心而論,兩岸農漁產品結構性的失衡,早經學者指出,過去幾乎都是在對岸「讓利」的情況下,才得以相安無事,可如今民進黨將對岸視同敵國,諸多舉措皆明顯以抗中、反中為前提,既將人家視為敵人,又想要享有貿易順差的利益,還當真以為對岸傻子嗎?

對岸以「檢疫」為名,一舉將某些農漁產品列為禁項,不留轉圜空間,看起來是有點不講「武德」的了,可人家卻是有「科學證據」的把柄握在手上,過去睜一眼、閉一眼,固可籠統遮掩過去,可如今吹毛求疵起來,台灣的農漁產品,果真如農委會所說的,從品質、運輸、管控到盤商的環節,都能穩穩站住陣腳嗎?輸出新加坡、日本的鳳梨,豈非已是屢屢傳出「黑心」的問題?而此次的檢出土黴素、孔雀石綠和結晶紫等問題,漁民也直指是出在「盤商」此一環節,看來也未必是子虛烏有,陳吉仲又哪來如此理直氣壯的膽子?

在兩岸情勢如此緊繃之下,未來類似的事件絕對會是層出而不窮的,民進黨所依循的幾套把戲,其實都是緩不濟急的,目前對岸已是台灣農產品的最大輸出地,水產也是第三大,既有地利之便,又擁有絕大的消費市場,民進黨政府到底要還是不要?不要的話,索性就宣示中止ECFA,斷絕兩岸的經貿往來,以彰顯「國格」,要的話,就請好好與對岸維持平穩和諧的關係吧!

台灣農漁產品項目甚多,且年年都有生產,前此是鳳梨、蓮霧、釋迦,如今則是石斑,一項過後,又來一項;今年過了,明年再來,譴責無關痛癢、告洋狀曠日廢時,宣示分散形同空話,鼓勵消費,老百姓肚子裡又能裝得下多少?只在這些枝枝節節的不急之務上著墨,如此的農委會,如此的民進黨政府,要讓全台的農漁民有什麼期待?

蔡英文說得好笑,鳳梨過關了,想必石斑也定能過關,問題是,石斑之後呢?接下來又將是哪一種農漁產品要遭殃?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農漁產品 #對岸 #鳳梨 #民進黨政府 #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