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的論文門,是由國民黨的王鴻薇率先發難的,其爆料來源,郭正亮認為應該是由新竹市不滿林智堅獨攬權柄、包山包海的民進黨人扯後腿所提供的。這判斷頗有道理,但僅僅限於中華大學碩論涉嫌「抄襲」的一案而已。事實上,林智堅的論文極可能在競選期間被拿來當成攻擊的目標,民進黨及林智堅是早就心知肚明的,因此早早就在一周之前,透過媒體宣稱國民黨早就部署了「毀林三部曲」,準備對林智堅展開攻勢。這是先行打了「預防針」,並以「國安局將介入調查」作恫嚇,企圖施展寒蟬效應,教人噤不敢發聲,民進黨也可以從容應付。
王鴻薇的發難,論者皆嫌其太早,最不濟也該拖到林智堅7月8日辭去新竹市長後才披露。但王鴻薇見獵心喜,適巧又碰到「翁達瑞」好死不死地竟先以「自我抄襲」、「一稿多投」攻擊柯志恩的論文,遂認為是機不可失,打鐵應該趁熱,就發佈了此一消息。
王鴻薇其實是犯了戰略上的錯誤,過早披露,民進黨本是可以好整以暇地見招拆招,讓這一新聞炒個兩天,反正距選舉日還遠,可以扳回一城,評估是影響有限的。但民進黨人顯然對林智堅過於信任,並未仔細先行查核林智堅中華大學碩論的重大「抄襲」程度,竟可與李眉蓁不相上下,幾近有95.1%的大量「抄襲」;同時,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媒體人黃揚明、學者杜震華也早已磨刀霍霍,找出了林智堅台大國發所的碩論,準備加以揭發了。
推估黃、杜兩人本來是不求躁進,擬先拖延個幾天,再進行揭露的;但因王鴻薇已發難在先,遂也不甘後人,也立即隨之而作了發佈,而針對的卻是林智堅台大國發所的碩論。於是,兩案齊發,竟互補互成,同氣相應,不但聲勢浩大,意外地彌補了王鴻薇的缺憾,也讓民進黨一時措手不及,整個亂了手腳。
民進黨的準備不周,是顯而易見的。最主要的關鍵恐怕是林智堅的幕僚對「學術倫理」的陌生,更低估了學界對「學術倫理」的重視,居然認為只要請出指導教授出面澄清、背書,就可以一手遮盡天下人耳目,撥開雲霧而見青天了。中華大學兩位教授的聲明書、國安局長陳明通的護航說明,其實是早早就預備好的了,也是民進黨原來用以抗辯的主調。因此,在初開始時,一應的網軍、側翼,均牢牢持著「指導教授都已澄清、說明林智堅沒有抄襲」的論點,回應一切的攻擊,而將之低貶為「抹黑」。
但他們沒有思考到的是,林智堅將三位教授,連同一個學長余正煌都拖了下水,使得他們也都成了此事件的「當事人」,當事人所作的陳述,由於攸關於自身利害,其信用度是必須大打折扣的,誰能保證他們的證詞就一定可信?甚且,誰能保證他們不是在「串供」?當然,他們更沒有想到,此舉反而會將「後座力」回彈到自己身上。這三位教授,尤其是當過台大教授、陸委會主委、國安局長的明通,本應是明理練達的,竟如此顢頇糊塗,殊令人不可曉解。
由於「抄襲」事證太過於明顯,除非昧著良心,否則稍有常識的人都可以判斷其是否抄襲,即便是指導教授出面背書、護航,也無法改變事實。無論是中華大學或是台灣大學的碩論,幾本如是相似、雷同的論文,必然就有「誰抄誰」的問題。即便林智堅的「抄襲」嫌疑「被澄清」了,則中華大學的兩位教授豈非就犯了「抄襲」之弊?而台灣大學的國發所學長余正煌豈不也成了「抄襲者」?更嚴重的問題出在陳明通,身為指導教授,豈能完全罔顧學術倫理,任令學生抄來抄去,而竟未察覺,甚且有慫恿之嫌?
在這裡,林智堅其實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急於澄清,一開始就定調成政治打壓的「抹黑」,堅決否認其「抄襲」。這一定調,料想也是當初早已設定好的,可是由於事證過於明確,反而成了「硬凹」,不但難以說服大眾,而且也將其他的相關人士捲進風暴之中。現在已經不是林智堅個人「抄襲」與否的問題,更牽涉到「學術倫理」被嚴重破壞的大問題。
這件事在本質上其實是與李眉蓁的「抄襲」案相同的,但李眉蓁不過只是高雄市的一個小小議員,且在經過披露後,也最後承認抄襲、且宣佈放棄學位,更在後來的高雄市長補選中,以懸殊的比數敗下陣來。可如今林智堅的論文門,所牽涉到的人,余正煌不過是調查局員,算是小咖,林智堅是現在新竹市長、民進黨的明日之星;中華的教授,是學有專精的教授;陳明通則是政壇要人,現任國安局的局長,又豈是區區的李眉蓁可比?李眉蓁就讀的學校中山大學,雖說是國立,但分量略輕,中華大學固然難以比數,但又如何能與台灣大學相提並論?政壇要人、頂尖大學,甚至連公務部門竹科管理局、科技部,都被席捲而入,其影響力當然也就是李眉蓁難以望其項背的了。
林智堅的「定調」,其實是過於倉促提出的,至少也應該靜觀其變,先由幕僚發言,然後再召集眾人會商,擬出各種可能的因應策略,讓爭議先飄一段時間;但林智堅不僅太快親自出馬申辯,底牌掀得太早,又不具說服力,而最大的敗筆就是訴諸於司法,控告王鴻薇毀謗。如果林智堅先澄清了自己並未抄襲,且能歷歷舉證之後,再行控告,才真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林智堅沒有「抄襲」,要自證清白,原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拿出論文電子檔公諸於眾就夠了,不出於此,反而用政治語言遮掩,以司法訴訟為緩兵之計,其實是將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
其實,林智堅的論文是否抄襲,他自己是心裡有數的,他的最佳策略,本來應該是坦然承認,鄭重道歉,尋求選民諒解,然後繼續參選,以具體的政策說服選民,其實還是有機會在桃園勝選。可惜的是,恃寵而驕的他,正如他一向清潔體面的穿著一樣,容不得一絲一毫的瑕疵,放不下明日之星的光環,竟選擇了最拙劣的「矢口否認,外加控告」。話既出口,反悔不得,遂也只能硬撐下去,連帶著,民進黨徒也只好隨著他的步調走下去,連蔡英文都出面力挺,「全黨以救一人」了。
民進黨的迴護,目前是朝四個方向進行的,一是沿續著先前的規劃,用「舊聞」、「指導教授已澄清」,將一應的批評當成「抹黑」。但是,他們也認知到這是難以說服人的。於是,他們另闢戰場,企圖以「天下烏鴉一般黑」來為林智堅開脫將其與李眉蓁相提並論,說「國民黨才是抄襲的祖師爺」,這是潑髒水的打法,既然大家都一樣髒,那大哥又何必笑二哥,這是體制的錯,林智堅不過是體制下的隨波逐流者,又焉能深責?可他們卻未想到,李眉蓁是終於承認錯誤而道歉了,而且當初民進黨猛烈攻擊李眉蓁的時候,又幾曾手軟過?幾曾說這是「共業」的話的?
此外,民進黨又轉移焦點,以張景森為首、周玉蔻附翼,宣稱「碩士生寫論文」是落伍的觀念,並獲得教育部迅速的「審慎研議」的回應。如果碩士生不必寫論文,則討論林智堅的論文有無「抄襲」,當然就是毫無意義的了。可他們卻渾然忘了,林智堅是「現行犯」,即便日後碩士生都不必寫論文了,還是無法改變此一事實。第四個方向是最為離譜的,而提出的人卻是始作俑、引發這場風暴的「翁達瑞」,他居然認為「學術倫理」只能用來規範「學者」、「準學者」,是不能用來規範「研究生」的。言下之意,林智堅即便「抄襲」,也是抄得理直氣壯,未可非議的。我們恨難相信,這麼荒謬的論調,居然還會出於所謂的「學者」之口。
從整個民進黨徒的回應看來,「學術倫理」這維護學術獨立、學術尊嚴的唯一保障,在民進黨肆意撥弄、耍玩之下,幾乎是形同具文,可以任人踐踏的了。學界中人,是可忍,又孰不可忍?
民進黨信心滿滿,以為林智堅的論文門在如此操作下,可以很快地就雲淡風輕,船過水無痕,因此評估是「影響有限」。但是,他們卻忽略了,曾經在求學的過程中兢兢業業,三更燈火五更雞,經過種種磨難、考驗,方才取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心中會有多大的反感?更忽略了用功認真一輩子都擠不上,或者好不容易才擠進頂尖大學台大的莘莘學子,看到林智堅竟然能夠憑藉取巧的途徑,輕易就頂戴著「台大碩士」的方帽,又會如何的痛心疾首?那又更別提向來以台大人自傲,以身為台大人為榮的台大畢業校友,看到校譽竟然可以如此被糟蹋,又豈會無動於衷?
連日以來,PTT與網路各大平台都對林智堅的論文門議論紛紛,聲量之高,遠遠超過以往的議題,除了少部分硬拗強辯的側翼、網軍,無不皆以林智堅的「抄襲」為可恥,更對撥弄、踐踏「學術倫理」的教授力加撻伐,引以為學界之羞。民進黨施政不力、防疫疏漏,已經明顯是民怨沸騰,中間選民已經開始反彈,這些網路平台,中間選民更是最大的骨幹,民進黨2022的選舉,端看這些中間選民的意向如何,如此來勢洶洶的群情激憤,其影響所及,不僅僅會對林智堅的桃園市長選情大有傷害,更可能產生骨牌效應,連帶拖累了其他縣市的選情。「難道你們還要投給民進黨?」此一呼聲,必然將在未來的幾個月中持續發酵、擴大,豈會只是「影響有限」?(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