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大於利害,這是人類社會道德的底線,也是文明進步的開端。林智堅論文抄襲案吵得沸沸揚揚的期間,一群大學教授和EMBA學生們聊天。幾位桃園在地企業主突然丟出一句話:「老師,您們都從是非來論斷選舉的勝敗,但政治核心講的一直都是利害。」

企業人士丟的這些話,讓現場靜默了許久。教授們一定沒想到他們這些曾經寫過論文的學生們,居然如此不守學術倫理底線。我在教授和企業兩邊遊走了20多年,期間也參與一些好友的選戰事務,對此沉思了好久:台灣的選舉真的只剩下錢?

佛說一音,解者各異,這是變動的常態,也是文明的傳遞、創新和交流;關鍵是,存在於一音深處的道德價值不能變。林智堅案在台大學倫會的審查過程中,對於雙方都是公平、民主和正義的試煉。然而,現實的狀況是,台灣偏狹的民主加上顏色的塗抹,讓許多人難以理性溝通社會議題。

大家都在等待桃園市長11月的選舉結果,給出一翻兩瞪眼的答案。許多大學教授把它視為台灣社會道德和人性良知的一次大考試,相信台灣人不可能是非不分,不相信台灣的選舉結構和政治生態都被利益共生鏈所綁架。

教授們心理的煎熬被林智堅的宣布退選釋放了一兩天,卻又發現歹戲繼續拖棚,因為林智堅的退選是不讓民進黨困擾,並不是為抄襲向社會道歉,他還要尋求行政裁量管道捍衛個人的清白。林智堅的指導教授陳明通下學期不再兼課,守住了學術倫理的底線,但社會後續反應如何仍待觀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宣布全黨挺堅期間,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多數人贊成林智堅退選,包括民進黨鐵票倉的台南、高雄;其中最贊成的是桃園市民,62%贊成,遠遠高過反對的19.9%,其次是台北市,贊成55.5%比反對32.7%。

在台大宣布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加上林智堅宣布退選後,民進黨選情風暴似乎已過,但林後續捍衛清白的姿態,隨著民進黨愈來愈明顯的反擊行動,是非的直線也可能因政治的干擾而變成利益的曲線。

後發投手鄭運鵬上場了。但民進黨的鄭寶清也看不慣鄭運鵬挺堅,而想脫黨參選。台灣民眾期待的民主價值本來就不是中共政權的集中民主。民進黨和國民黨兩大黨絕對有能力實施參選人初選制,可惜黨主席一人意志凌駕一切,搞的台灣選情未演先亂、民主蒙塵,咎由自取。而這場選戰對政治人物的謙卑和誠信也是很好的考驗。

台灣選舉是否「是非大於利害」?還是只剩下錢?這個答案就等人民投票來決定了。(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林智堅 #民進黨 #選舉 #贊成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