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經常宣稱她的中國政策是以三個公報為基礎,現在北京對台灣也有了三份白皮書,即1993年8月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2000年2月的《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以及今年8月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台北學界及媒體看到最重要部分是中共「不放棄承諾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的警語,以及不提過去曾出現「一國兩制」下「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台」的承諾。
這是從台北的角度來看,當然注意到切身相關的問題,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北京如何看待華府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照理來說,如果中共認為兩岸關係是國內問題,美國應該沒有角色才對,但事實上兩岸關係就是美中台三邊關係的一部分,因此美國必須被納入討論。
1993年《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有關台灣問題由來的部分,已將國共內戰的延宕怪罪於美國對蔣介石政府的支持。隨後,原已被美國放棄的遷台國民黨政府,又因為韓戰緣故,和華府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直到大陸取得聯合國代表權、尼克森訪問中國並簽署《上海公報》,以至於1979年建交後,雙方關係才正常化。接著,這份白皮書指出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讓華府可以「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國內政,阻饒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因此台灣問題未能解決,美國政府是有責任的。
2000年的《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沒有提到內戰時美國的立場,但仍對韓戰後美國企圖推出「台灣地位未定論」、策動「雙重承認」及製造「兩個中國」等動作,有嚴厲的批判。此外,北京政府認為既然美中關係已正常化,華府就當切實執行兩國間的三個公報及美方承諾,僅與台灣發展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且應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及「一中一台」。再者,這份白皮書雖未明指美國,但反對任何與其建交的國家「向台灣出售武器或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結盟」。最後,北京承認「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因此對當時眾議院通過的《台灣安全加強法》做出強烈的回應。不過,此案未通過參議院,當然總統也未批准,因此並沒有成為美國的法律。
本月推出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省去了美中建交前的歷史部分,但對於美國的批判是更直接、更具體。首先,它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個別國家一些勢力與台獨分裂勢力沆瀣一氣,妄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沒有處理台灣的代表權問題,炒作非法無效的《舊金山和約》,無視《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內的一系列國際法律檔,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同時這些國家宣稱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其實質是企圖改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地位,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實現其「以台制華」的政治目的。
最後一項的「以台制華」是先前所沒有的,充分反映北京視台北為華府的馬前卒,是圍堵中國的工具。隨後這份文件對此再說明指出,外部勢力干涉是推進中國統一進程的突出障礙。美國一些勢力出於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將中國視為最主要戰略對手和最嚴峻的長期挑戰,竭力進行圍堵打壓,變本加厲推行「以台制華」。
在北京的認知中,美國「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加強與台灣地區官方往來,不斷策動對台軍售,加深美台軍事勾連,助台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拉攏其他國家插手台灣問題」;隨後白皮書特別強調「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以所謂自由、民主、人權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幌子,刻意歪曲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的性質,企圖否定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北京認為這就是「以台制華」,企圖阻止中國的統一大業,因此必須「徹底揭露和嚴正譴責。」
這份文件總共有6次提到「以台制華」,4次直指美國就是背後的推手,顯然北京對美國的「陽謀」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另外裴洛西前腳剛走,北京就指出美國反華勢力以自由、民主、人權為幌子,插手台灣問題,針對性非常明顯。或許是因為這份文件,後續美國參議員馬基(Ed Mackey)的訪問團就比較低調了。(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