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在9月21日舉行聽證會,並提問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等大銀行的高管,如果中國武力犯台,大銀行們打算如何應對?是否會大幅度調整政策,退出中國市場或縮減在華業務?三家銀行的CEO都表示會遵循美國政府的立場和指示,就如同遵循美國政府在烏俄戰爭的對俄制裁立場,不排除退出或縮減在中國的業務。
儘管台灣陷入美中之間的博弈身不由己令人無奈,但如果不以政府而是以民間企業的立場來看,現在或許正是台灣企業最能夠借力使力,放眼美國市場並尋求合作與發展機會的最佳時機。因為美國現在上至政府、下至民間,大有一條心要貫徹白宮與中國對抗的戰略目標之意。如果是十幾二十年前的美國和當時的時空氛圍,政府的意識形態或許對民間和企業的影響有限。企業站在利益的角度,自然是哪裡的市場大、哪裡能賺的錢多,就想要往哪裡去,這是市場機制下的理性選擇。
然而當疫情替全球經濟帶來猝不及防的衝擊,供應鏈斷裂、通貨膨脹又讓全球經濟走向反全球化的浪潮,美國企業也開始向美國政府靠攏,需要依賴美國政府推出的各種振興措施,方可繼續維持往日的領先地位。就像曾經不可一世的英特爾,如今在執行長季辛格的帶領之下,顯然就是已經打定主意要靠美國晶片法案的補助,重新在業界站穩腳跟。
既然美國業界要與美國政府一條心,台灣被中國大陸軍事威脅、外交打壓,而且又處於美中對抗態勢下,只能夾縫中求生存。倒不如化主動為被動、化劣勢為優勢,在美國挺台抗中的意識形態氛圍、大陸企業在美國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台灣企業或許可以找到一條出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