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推出F-16戰機(F-16 Fighting Falcon),配合先前釋出的「印度本土製造」誘因;法國達梭(Dassault)則提出旗下的疾風戰機(Rafale),也是印度空軍現有的機型之一;波音(Boeing)拿出招牌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F/A-18E/F Super Hornet)。
瑞典的紳寶(SAAB)與洛馬一樣的策略,打出印度設廠製造與技術轉移的誘因,強打獅鷲戰鬥機(Saab JAS 39 Gripen);而俄羅斯則以四代米格35戰機(MiG-35)為主,再次以這款優質機型叩關印度空軍。
一向被外界訕笑和詬病的印度,空軍現役的戰機種類繁多,好比一個小型戰機聯合國,造成維護、升級和後勤困難更大。除了對外採購,印度空軍同時也砸下約2億美元(約58.3億台幣)、擴大由印度斯坦航空(Hindustan Aeronautics)開發生產的光輝(Tejas)戰機生產線,喊出2021年前能達到每年生產量24架的目標。
為了贏得印度鉅額訂單的青睞,各大廠商無不卯足全力祭出優惠方案。洛克希德馬丁傳聞向官方提出承諾,一旦取得訂單,將在當地設廠製造,這款全球高知名度的F-16「戰隼」戰機。而來自瑞典的紳寶,其印度分公司主席韋德斯姆(Jan Widerstrom)日前證實,他們願意在印度興建全球最大的基地,提供並轉移JAS 39獅鷲戰鬥機全部技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