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陽能發電安裝量有如此好的成績,要歸功於能源局在2016年推行的「太陽光電兩年計畫」,此計畫協助排除許多設置的障礙;然而2018年的安裝熱潮,在 2019年第二季度不復見,主因在於現有屋頂型量體不多的情況下,若要達到1.5GW目標,必須要靠地面型的開展才能快速提升安裝量,而台灣地面型項目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不外乎是土地整合不易與併網饋線不足,這也是目前布局大型地面型的EPC系統商面臨的困境,也是造成上半年度安裝量斷崖式下跌的主因。

儘管如此,太陽光電這類的再生能源,風險相對低,投報率高,仍舊吸引不少海內外投資人的關注,EnergyTrend觀察到有更多新型態的後繼者加入台灣太陽能市場中,如壽險業者、天然氣業者等;新型態的後繼者,如何短時間內有效切入市場,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

寶晶能源是目前在市場上觀察到,挾帶土地開發整合與金融內控優勢,快速的在地面型專案上突圍而出,為現有停滯的大型地面系統開發注入一股強心針;不止地面型專案,以營農型專案來看,觀察其成功切入市場的關鍵因素,除深耕地方關係外,還有對於地方的許多綠色承諾,例如在推行的營農型光電項目時,不再只單方面向地主溝通,更是直接與養殖戶、耕作戶洽談,讓全體關係人參與了解,並且引進日本農電共生技術,承諾農家賣電所帶來的利潤超過原有純農業經營,使農家仍可持續從事農業經營。

#台灣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