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25日舉行臨時董事會,決議未來將向文化部爭取國際影音平台案。將任公視下一屆董事的徐瑞希表示,欣見公視董事會重啟討論,期待台灣與國際溝通平台早日完成建構、如期上線。但公視所爭取的國際平台案,究竟是政府以招標或去年7月的計畫補助方式,攸關至要,一有不慎,可能讓公媒淪官媒,國際傳播質變為大外宣。
徐瑞希表示,招標及計畫補助2種方式,在內容版權的歸屬、運作過程及影音內容的自主性都明顯不同。依現行採購法令、政府計畫獎補助辦法及其實務運作來看,國際平台案若比擬前瞻計畫,採取計畫補助方式給公視,公視較能保有版權、運作及內容製作營運的自主性。
徐瑞希指出,若採計畫補助方式,公視也可沿用過往作法,將部份經費以對外徵案或招標方式,徵求民間優質節目製作投標或共同製作,避開由文化部直接招標採購媒體的置入行銷疑慮。
「希望千萬不要用招標方式。」徐瑞希坦言,向來公視以公共媒體之姿參與政府競標、與民爭利作法,就備受影視業界批評。若國際平台採招標方式,將使公視與政治一臂之遙的獨立性更形惡化、有礙公媒獨立觀瞻,「這不是文化部保證不干預、或公視自稱捍衛獨立性就可以交代過去的。」
徐瑞希表示,國際影音平台若以標案方式發包,那就是個由政府出資購買的媒體業務。為做台灣國際溝通的內容,而讓各界多年致力獨立媒體運作的公視,降格為最近被英德等國禁播的中國環球電視網之流的宣傳官媒,其間得失不言可喻。出了台灣的門,國際上又是以官媒或公共媒體來定位台灣國際影音平台?不可不慎。
公視總經理徐秋華則強調,公共廣電制度是當代民主國家的特殊設計和重要特徵,公視就是台灣在民主國家架構下所設置廣電機構。綜觀國際媒體如BBC、NHK、KBS等,都肩負適時傳遞國家觀點、促進文化交流的使命。這與極權、非民主國家以宣傳政府政策,粉飾社會表象的「大外宣」立場,在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