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英人巴爾頓百年前來年推動自來水事業有成,台北自來水事業處30日於自來水園區舉行銅像恢復揭幕與植樹儀式,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與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在台辦事處代表鄧元翰共同揭幕,駐日代表謝長廷也與日本貴賓以視訊方式同步連線。
北水處指出,英國衛生工程技師威廉.巴爾頓(William Burton),於100多年前來台推動自來水事業,被譽為台北水道先驅,當時日本政府曾於1919年3月30日在台北水道水源地設置銅像,以此紀念巴爾頓的偉大功績,無奈卻於二戰時期遺失。
為感念巴爾頓的貢獻,特地選在1919年時的同一日(30日),舉行銅像恢復揭幕與植樹儀式。柯文哲致詞時指出,想到自來水,就會想到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的貢獻,特別感謝日本下水研究會及各方幫助,讓銅像能再次恢復,讓後人得以紀念其為台灣的付出。
柯表示,台灣正面臨缺水危機,北市卻能得以倖免,必須感謝北水處在2005年,就開始進行汰換老舊管線的工程,漏水率由當時的26.99%下降至2020年的11.90%,等於每年省下半座翡翠水庫,他也從2015年推動智慧水表,讓水資源能有運用。
柯說,在戰備水井部分,台北也挖了73處的戰備水警,以防不時之需,每月也會啟動抽水機跑一遍,確保運作正常,北市府也利用學校水塔來儲水,多管齊下,但北市未缺水是從前市長林洋港、李登輝就開始努力,確保北台灣用水無虞。
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為這次銅像在臺北恢復,也特別募款贊助2張紀念椅與1棵羅漢松,贈予水園區;同時,日本會場則由駐日代表謝長廷致詞,並代表北市府轉贈巴爾頓小塑像予其玄孫Kevin Kmetz、該研究會會長稻場紀久雄博士及台灣友好交流協會會長黑須隆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