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當中極具影響力並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最密切的德國,在北京對歐盟進行制裁後,未來對中國政策已更趨明朗。德媒分析稱,未來不論是誰擔任德國總理,雖然柏林的對中政策都會更加強硬,德國不應該無條件地與其他歐洲夥伴及美國組成反華聯盟,中國是世界強國,必須承擔起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
今年秋天德國將舉行大選,梅克爾(Angela Merkel) 即將卸任長達15年的總理職位,做為與中國關係最密切、最支持中國的歐洲國家,德國新政府對中國政策廣受矚目。《德國之聲》引述《每日鏡報》所發表《中國必須承擔起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的評論稱,不管今年秋天誰成為新任德國總理,柏林的對華政策都會更加強硬。
評論指出,「梅克爾當政的16年間,中國從一個科技遠遠落後德國、主要作用是充當德國企業巨大銷售市場的發展中國家,演變成世界強國。中國如今時常肆無忌憚地施展肌肉,迫使他人接受自己開出的條件。西方國家當年曾經希望,中國的經濟增長、與外界的密切交流能夠讓其接近西方價值觀、能夠讓其加快開放市場,但是這一希望落空了。」
文章說,過去十幾年,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做出了一系列戰略誤判,造成了德國新能源補貼大量流入中國企業腰包、歐洲技術大規模流向中國企業等一系列後果。「現在應該怎麼辦?德國當然不應該和中國脫鉤,也不應該無條件地和其他歐洲夥伴以及美國組成反華聯盟。但是,為了德國自己的將來,德國不能再繼續把經貿當作德中關係的主體。」
評論最後表示,「堅定地踐行規則和價值觀,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持久地將北京釘在恥辱柱上。」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中國是世界強國,因此必須承擔起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公平的市場准入、公平的氣候保護責任、尊重基本人權,這也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否則,北京就會讓亞洲、歐洲、北美的民主國家結成一個遏制中國聯盟,中國人肯定不願看到這一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