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以懸殊比例通過凍結歐中投資協定審議後,國際政經專家都對歐洲與中國關係發展前景做出各種分析。儘管歐洲內部對於凍結協議有不同意見,但俄國與大陸的專家們卻異口同聲表示,中國不會在歐洲議會的壓力下解除對歐洲官員的制裁,歐洲如果不改變錯誤的決定,在缺乏中國的資金與技術之下,歐洲經將很難復蘇。
歐洲議會周四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凍結歐中資協定審議程序,直至北京撤銷對歐盟政治家們的制裁為止。不過,歐洲議員在發言時警告,即便北京撤銷了對議員的制裁,也不能保證投資協定最後會通過審議並獲得批准。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說,專家們認為,雖然中歐投資協定凍結,中歐經濟關係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俄國戰略研究院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分析稱,歐盟完全是看美國人的臉色才做出這項決定,這是歐盟犯下的巨大錯誤。
他說,歐盟決議不具備法律強制作用,只能做為歐盟與中國辯論的依據,無助於雙方的投資與合作。中國有關歐洲的立場是相當堅決的,將來也不會改變,這點歐盟應該認同。
別利亞耶夫強調,沒有中國資本和技術,歐洲經濟很難恢復。儘管有政客們作梗,但歐洲早晚都要對中國投資敞開自己市場,並利用中國市場帶來的經濟復蘇機遇。
安徽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尹建龍教授對《衛星通訊社》指出,歐盟內部國家對於該協定的迫切性要遠遠超過中方,歐洲企業迫切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現在歐洲議會卻凍結協定審議,恐怕歐洲企業與歐盟成員國會更加著急,比如德國和法國。僅此一點,歐洲內部力量應該能夠推動歐洲議會放棄凍結審議的決定。
別利亞耶夫認為,歐洲議會的舉動是為美國客人鋪地毯。因為6月上旬美國總統拜登將訪問歐洲,在G7框架下與歐洲主要國家元首舉行雙邊會晤,然後再參加北約峰會。拜登此行的目的是強調美國與歐洲恢復夥伴關係,並重啟跨大西洋聯盟關係,鞏固與盟友的合作。
他認為,歐洲議會很明顯地做出了政治性決定,以展示其對美國的忠誠,因為拜登訪問期間會提及與中國的關係,美國人想把歐洲置於自己的軌道之上。但歐洲應該明白,中歐之間的經濟和投資氣候,不是由政治家來決定的,而是大中型企業的利益決定的。
觀察家們也因此認為,中國在歐盟的主要貿易和投資夥伴,首先是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荷蘭,都努力使歐盟議會的政治決定盡量不影響本國與中國的戰略利益關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