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4.0上路至今,不少民眾仍嘆看的到吃不到。綠委何志偉今日召開線上記者會表示,體育署受理健身產業申請宛如黑幕,緩不濟急,健身教練成孤兒,產業成皮球,而光是「World Gym」和「健身工廠」兩大連鎖健身房會員,總數即達60萬,現在因為疫情而關閉健身房,政府應盡快想辦法,幫助業者渡過難關。
何志偉指出,健身房業者紓困面臨三大困難,第一是體育署紓困申請進度宛如黑幕,紓困行業緩不濟急;第二,自由教練難以證明收入受損紓困成空氣大餅,看的到吃不到;第三,健身產業遭銀行認定高風險,貸款困難。
何志偉說,教育部當前設置的紓困申請網站上,完全無法顯示當前的申請進度,即便業者致電體育署紓困專線,按照專線人員指示操作,對於申請進度仍然只有「申請成功」,但是否在審閱中、是否被退件、何時核發金額完全沒有顯示,更不用說查詢功能。
何志偉批評,業者在教育部開放紓困的第一天就申請至今,仍然無消無息,對照業者的熱鍋上螞蟻,教育部儼然是坐在辦公室不喊熱。
何志偉表示,健身業的自由教練,紓困條件是「沒有在任何單位全職,並以2021年3月至4月平均收入或2019年度同月之酬勞減少50%以上」為基準,然許多健身教練與健身房是屬於承攬制度,與雇主不存有聘僱關係。
何志偉指出,當前自由教練遇到的困難其實都可以仰賴「簽切結書」來做證明,就法律效果來說,切結書不可做假,否則會有偽造文書、詐欺等問題.如果去年的紓困可以用切結書讓民眾領到救命錢,今年為什麼不可以?請各機關是時候放下各司其職的心態,讓民眾用最簡便的方式完成紓困行政作業。
與會的打鐵健身執行長呂宇晟提出,健身房業者在與銀行申請相關紓困貸款屢遭刁難,因各大銀行將健身產業列為高風險產業已行之多年,只能給予業者小額貸款,甚至有發生業者無法提供7月中才能申請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401、403)而遭拒絕申貸,再在顯示產業歧視與不公。
何志偉表示,業者貸款困難,應由政府介入協助處理,經濟部應提出信保專案,由政府協助業者向銀行擔保,使業者免遭銀行拒絕申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