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不久前,陽明公布5月每股大賺3.15元之後,市場上的航海王們士氣大振,卻沒想到,7月7日與8日兩天,貨櫃三雄股價劇烈震盪,股價上天下地走幾回,皮皮剉的投資人都在問「難道要被割韭菜了嗎?」、「航海王會不會變成鐵達尼?」

《財訊》報導指出,面對股價高檔激烈震盪,專家紛紛跳出來預警,儘管貨櫃三雄業績還在高峰期,多頭不會輕易結束,但是近期有三大警訊,投資人若是沒有充分的認知、充足的資金與膽識,切莫輕易進場追價。

第一個警訊,這一波航運股漲幅超過10倍,市值更衝上兆元大關,慎防大戶趁利多高點出貨。

資深分析師杜金龍以他多年觀察台股經驗解釋,貨櫃三雄利多出現重摔,是主力故意為之,因為波段獲利達標。以長榮為例,6月16日爆出101萬張的天量,主力進貨的訊號,到了7月7日長榮一張可以賺10萬,達到滿足點,自然是趁利多出脫。

根據《財訊》報導,若透過券商分點觀察,也可以見到大戶大量出脫長榮的認購權證,像是元大端南,7月以來短短5個交易日,就大量出脫長榮的個股權證入帳1.25億元。

第二個警訊,期交所出手 提高長榮個股期保證金一倍。7月7日,期交所針對航運股出了重手,由於航運股單日震幅過大,為了保護投資人起見,將長榮個股期、選擇權保證金調高一倍,原始保證金從20.25%,提高至40.5%。期貨老手見狀指出,這就像打壓房地產時,拉高自備款成數,對於市場上的動能絕對有直接的衝擊。

第三個警訊屬於短線的不確定因子,也就是陽明的30萬張私募,恐怕在短線上直接衝擊航運股行情。

《財訊》分析,這一次陽明的私募案,9成是洽特定人,1成為由陽明員工認購,本就已經讓廣大的小股東氣憤不已。重要的是,這筆私募案的定價,按過去法規常見情況為訂價日前的3、5、7日其中一個營業日的收盤價,以算術平均數9折作為參考價。市場傳言,將在7月中下旬進行交款,這30萬張以9折價格購入的私募股票,勢必有人會在市場上進行放空,以進行10%套利鎖單,對陽明股價有著壓力。

此外,股市老手也分析,此刻陽明若股價出現太大的波動,恐怕又將進行分盤交易,這時候將無法消化這筆私募龐大的套利鎖單,所以,聰明的資金這時候也只能低調一些,讓陽明股價平緩一些,以避免出現分盤交易的情況。

文章來源:財訊
#大量 #長榮 #陽明 #財訊 #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