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自5月19日升三級警戒至今滿2個月,17日確診病例降回個位數,來到三級警戒以來新低,民眾期盼7月26日可以降級。指揮官陳時中昨(18日)表示,下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三級降到二級的相關準備,降級必須平衡防疫強度與防疫疲乏;若下週確診個案一樣少,強度可能就會適時鬆綁,近期已著手研擬相關措施。
台灣自5月11日爆發社區感染後,目前已累積14021人確診、752人死亡,致死率達5.29%。除了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出門群聚,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疫苗覆蓋率,現行台灣疫苗覆蓋率已超過2成,但整體疫苗量依然缺乏。專家提醒在台灣達成群體保護力之前,防疫依舊不可掉以輕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若患者已感染一陣子,通常較不具傳染力,在若感染初期就盡早發現,較可掌握疫情傳播情況。最棘手的是感染後的無症狀患者,患者不知染病卻有傳染力,要阻斷傳播鏈相對困難。
因此鼓勵民眾有症狀可篩檢,以利及早找到確診者,希望降低社區傳染風險;國人打疫苗也能減少染疫及重症風險,無症狀感染者的威脅可減少。
除了有症狀要盡快篩檢,若有以下3個狀況,也應該前往篩檢:一、曾經到過確診者去過的地方,且停留超過15分鐘;二、曾經和確診者有1.5公尺以內的接觸;三、曾和確診者在同一空間,且沒有戴口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