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七期寸土寸金,位於精華地段上千坪角地,出現令人驚艷的綠色稻浪景觀,第一期租植收割後,再於沃土種植第二期稻作,主辦的聯聚文教基金會特別打造《人禾好時》城市稻田鏡屋展館,規畫貨櫃屋展覽空間,成為最夯打卡熱點,上周末甫開幕就吸引很多民眾來參觀,親子走在田埂上,生機盎然的稻作伴著泥土香,稻田化身戶外教室,傳達人和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誰是這片城市稻田的農夫?竟然是惠文、惠來國小的學童,該計畫由聯聚文教基金會發起,邀請學童戴著斗笠下田插秧,讓動工前的基地,變身為校園外的食農教室,而風吹稻浪的都市奇景,也成為民眾的討論熱點。
聯聚建設七期新的基地,在動工之前化身鄉村的稻田之美,利用施工前空檔,將位於市政路與惠來路的千坪角地,營造城市稻田鏡屋展館,貨櫃屋展覽空間,由鏡面包覆映照水稻成長及周遭城市地景變化,夜間燈光映照七期夜景別具特色。
聯聚總經理王于娟表示,一般來說,建商在基地動工前都會設置圍籬隔絕工地,但聯聚希望能讓空置期的基地,有更溫暖、友善鄰里的可能,七期在都市化之前是片稻田,長輩們常常會回憶、講述這段歷史,過去農業時代有許多美好,值得我們回溯,人與土地相互依賴關係,值得傳承,因此有了城市稻田的起心動念。
「哇!七期高樓大廈中,出現這塊稻田!」 行經七期的民眾直呼「好美!好感動!」聯聚建設說,受到農糧署相關政策的鼓勵,學校近來也非常重視孩子的食農教育,但受限於校園空間,較難讓孩子們有完整的體驗,所以當聯聚邀請周邊學校,一起參與稻田認養的時候,很快就獲得支持。
聯聚城市稻田的食農教育計畫相當完整,在插秧體驗前,聯聚先請稻作專家到學校,為孩子們講解稻米知識,插秧時,由專業青農組隊,帶孩子分別體驗純手工插秧,以及機械插秧車的搭乘,感受傳統與現代科技經驗的對比。
王于娟表示,九月中將有設計師帶孩子進行藝術創作,透過教案引導,以「小小理想地」為主題,與孩子們重新思考人與城市、土地之間的關係。
十月初,孩子們將會再度回到城市稻田中,完成稻米收割,最後孩子們的農事成果將被裝進紀念米袋,每一位參與學童都將能夠品嘗到,從城市稻田長成的白米飯。
參與計畫的孩子們分享「聽奶奶說過以前的人都要種田,但從來沒有嘗試過」、「原本覺得泥土髒兮兮的,但實際體驗之後覺得很好玩」老師們也表示,這樣的接觸機會,有助於孩子尊重大自然與食物。除了孩子們參與的食農教育內容外,聯聚也規劃古早味割稻飯、控窯體驗,讓大人們也能重溫農事傳統,感受來自土地的生命力。
城市稻田中央的兩間鏡面貨櫃屋,規畫為城市稻田的聯動展覽《人禾好時》,受疫情影響延長與市民見面的時間,隨著二期稻作成長,終於可以揭開序幕。
聯聚城市稻田《人禾好時》共規畫兩個展區,在長長的中島桌上列出一年廿四個節氣,隨著時節的變化,帶大家進入水稻的生長進程,並對照人們生活軌跡的變化,展場中還有許多稻米趣味科普知識,以互動方式呈現。
除了靜態展覽外,亮點攤位也同樣吸睛,並提供展覽限定的米香仙草,及限量種籽卡等禮品兌換,展覽為期一個半月,周末開放,希望能讓大小朋友,多個周末新去處,在城市之中體驗親近土地的感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