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以噶瑪蘭族為主要族群,擁有全台獨有的香蕉絲工坊,其中,現年83歲的嚴玉英20年前跟著族人一點一滴拼湊,「失而復得」非持續性傳承的香蕉絲編織技藝,獲文化部「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的殊榮,是縣內少數傳統工藝的「人間國寶」。

噶瑪蘭族分布區域主要於蘭陽平原一帶,18世紀末因漢人大批進入宜蘭地區,族人土地與人口大量流失,被迫遷至花東海岸地區,19世紀末期因加禮宛戰役影響,隱匿阿美族部落逾1世紀。

嚴玉英與先夫偕萬來,1988年尋訪祖居地宜蘭加禮宛社(今季新村)時,從伯母偕高阿梅口中得知,以前德高望重的噶瑪蘭族人會穿用香蕉絲布的衣服,由於那時已經沒有族人會做香蕉絲布,她聽了相當震撼,認為此獨特記憶需要被保留下來,回到新社部落後,積極奔走,盼能復振部落文化。

嚴玉英夫妻2人也不斷尋求部落老藝師製作香蕉絲布的傳統工法,儘管當時嚴已60多歲,她仍願成「菜鳥」,坐在地上,雙腿伸直,並將織架放在腿上,一點一滴地編織。儘管織久腰痠背痛,腿還會抽筋,她卻念著文化傳承,不時辛勞地努力摸索,逐步恢復祖先的記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日前辦理「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由文化部長李永得頒授認定證書予14位保存者,其中嚴玉英得獎進而成為花蓮惟一傳統工藝「人間國寶」。

嚴玉英認為,香蕉絲編織具有獨特意義,在16個原住民族中,只有噶瑪蘭族有此絕技,是文化重要表徵,香蕉絲編織雖曾面臨消失斷層的困境,經文化工藝老師們、工坊藝師們,及族人們充滿汗水的情感與價值下,才能走到今天的地步,感謝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成立新社香蕉絲工坊,持續傳承祖先的智慧。

嚴玉英也呼籲族人,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還是要有耐心做下去,要繼續傳給後代,香蕉絲文化才不會斷掉。

#香蕉絲 #嚴玉英 #噶瑪蘭族 #編織 #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