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西港區永樂里是個人口1400多人的小里,30多年前,這裡曾是台南貴黍重要種植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綁貴黍掃把,隨著時代變遷、人口老化,庄裡種貴黍、會綁掃把的人愈來愈少,社區有心人士發起傳承計畫,不僅要把綁貴黍掃把手藝留下來,更要讓子孫不要忘記社區的歷史。
永樂社區志工蔡素珠說,10年前大家見貴黍產業式微,於是發起技藝傳承活動,並請鄭美玉等長輩來教年輕人綁掃把技藝,請老師來上課,研發小掃把、吊飾等文創商品,在台南藍晒圖文創園區也有展售。志工並到各小學去宣導推廣,小掃把DIY也是各社區參訪時的最佳體驗活動。
永樂里昔稱大塭寮,居民以務農為主,種水稻、胡麻、地瓜、西瓜、甘蔗等五穀雜糧。日據時期,一名商人將貴黍種子帶至永樂社區推廣種植,再把貴黍桿穗回銷日本製成掃把,居民覺得利潤不錯,紛紛種起貴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
今年80歲的鄭美玉阿嬤,是庄裡少數幾名還栽種貴黍、自綁貴黍掃把販售的老師傅。鄭美玉說,當初最多種5、6甲,曾經1年賣7000隻掃把,早上4點就要穿著雨衣去收成,不然全身都會被露水打溼。
88歲的郭調錩阿公說,貴黍種時要噴藥、施肥,收割後要整理好統一規格,非常費工,後來日本人收貨規格愈來愈嚴,忙了好久,有一大半都不合格,種的人愈來愈少。
蔡素珠說,貴黍產業的推廣並不容易,因為種得人少,會編綁掃把的人也愈來愈少,社區訓練幾名種子教師,並於活動中心附近種了5分地的貴黍,並持續開發貴黍手工藝品,今年開發的貴黍手抄紙,也將製成書籤,於10月底公所社區營造成果展時亮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