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社大,秋季班招生,不論是位處哪一種區域型態的社大,皆銳減至少2到3成;中小型的社大,縮減情況甚至高達6到8成。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今召開會員大會,呼籲中央及地方政府,改善不利社大辦學發展的結構條件與歧視現象,落實公私協力精神。

全國有89所社大,每年學生數達40餘萬。但今年疫情來得迅速猛烈,威脅了整個台灣社會,也造成了社大23年來最大規模的全面停課,長達3個多月期間,對社大構成了前所未見的衝擊與挑戰。

疫情三級警戒雖已結束,但各地社大面臨的挑戰卻遠遠沒有結束。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9月起開始蒐集社大首次實體復課的秋季班招生狀況,發現少則減2、3成,有的甚至減到6至8成,如何恢復元氣,正嚴酷地考驗著各地的社大工作者。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表示,社大秋季班招生狀況很不好,其成因除了部分學員對疫情的擔憂,更多是復課過程中政府相關單位的消極應對、甚至不當歧視所造成,其所產生的長遠傷害,遠非疫情期間政府有限的社大及講師紓困所能彌補。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指出,社大多為公辦民營,與地方政府簽訂委辦契約,但長期以來,諸多地方政府僅將社大視為契約關係的乙方,對於社大的本質與目的也存有巨大的認知鴻溝,此一問題的改善卻緩如牛步。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說,眼前也有一項重要問題必須正視處理,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造成各地社大春季班課程中斷、秋季班招生銳減,呼籲各縣市政府在對各地社大的履約認定上,此一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損害,切不可由社大一方所承擔,理應建立合理作法,而教育部也應將此事納入縣市辦理社大的考評要項。

#社大 #全國 #秋季班 #社區大學 #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