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東華大學老師朱嘉雯17日在台北福容飯店,主講「《紅樓夢》與日治時期以來台灣文學的關係」,並邀請台灣文化名人及學界、商界人士,參與一場別開生面的「台灣紅樓宴」。
100年前的今天,台灣地方領袖林獻堂、林熊徵、蔣渭水、蔡培火等1000多人共同組成了「台灣文化協會」,此後藉由舉辦各種主題演講、文化劇團、夏季學校、巡迴播放電影等活動,深耕台灣文化,其間便有日據時期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透過翻譯《紅樓夢》,以及大量書寫家族小說、女性文學,來呈現對時代的關懷。
同時還有文壇大老葉石濤在終戰前夕,為了將自己的書寫文字由日文轉為中文,而將《紅樓夢》從第1回至第120回整整抄了1遍,從此對於白話文書寫豁然開通。
朱嘉雯表示,每位作家因應時代問題,都會出現特殊風貌的紅學解讀與文化創作,今日我們齊聚一堂,品嘗《紅樓夢》裡的諸多菜色,其實就是對於經典的另一番創意解讀,猶如當年台灣文化協會的組成人員來自醫學、法學、文化界等不同領域人士,大家有志一同自覺性地發起文化啟蒙運動。我們今天也有來自文學界、教育界,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感受文學世界裡,從口感到心靈的多層次豐富饗宴,期盼我們站在先賢的文化成果之上,將《紅樓夢》的創意詮釋,推向一個新的時代高峰。
與會人士包括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名作家教授洪蘭、前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部長孫震、前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信世昌、法官張瑜鳳、前教育部處長林政弘、前台灣文學館館長中央大學文學院長李瑞騰、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與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周昭翡等。眾人就《紅樓夢》裡的著名菜餚茄鮝、豆腐皮包子、野雞崽子湯、棗泥餡山藥糕等,抒發飲食心得,場面溫馨,富有人文饗宴的氣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