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今出席「2050淨零轉型:邁向綠色社會論壇開幕式」致詞時指出,淨零轉型是一個經濟成長,但同時也要兼顧社會公平及環境保護,若有辦法從這三個面向去落實,相信淨零排放、2050碳中和的目標在執行時,才不會引起社會紛爭、或讓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安,這是共同要注意的。
賴清德指出,今天也非常高興看到經濟部長王美花擔任論壇的專題演講,也期待經由王美花部長的介紹與說明,能夠讓政府跟社會有一個很好的對話。
他說,蔡總統今年4月22日,更進一步揭櫫台灣的國家目標:台灣要跟世界各國一樣,達到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後續,行政院就跟進也公開宣布後續溫室氣體減量跟管理的辦法,要納入2050碳中和的目標,這樣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經濟部。
他說,也希望在立法跟行政的共同合作之下,溫室氣體減量以及管理辦法,能夠成功納入2050碳中和,作為因應氣候變遷重要的基礎。
他指出,但我們也很清楚,這條目標要具體落實相當困難,這不是一個簡單工作,他分享幾個看法,這是一個國際趨勢,沒有辦法缺席,全世界有兩千大以上的企業,有四分之一都已經跟進了。舉兩個例子,像是蘋果Apple,已經決定在2030年,協力的廠商在生產商品時要使用綠色能源。這樣狀況之下,如果我們不跟進,產業就會出問題。
他說,微軟更積極,宣布到2030年要達到碳中和,2050年則要把微軟成立以後所有的碳排放都捕捉回來、平衡起來。因此,「我們一定要有決心去做,如果今天不做,就會被國際社會淘汰」。
他認為,要建立一條可以接軌國際、又可以因應台灣需求的路徑。政府一定要帶頭,提出一個綠色成長戰略,引導民間也能夠往這個方向來投資,公私協力,披荊斬棘,把這條2050淨零轉型的路徑開闢出來。否則光靠政府沒有辦法,靠民間則會感到緊張,政府要義無反顧的帶領。
他表示,淨零轉型也是一個公平的轉型,牽涉的不是只有能源轉型。這條往2050的路徑,不是只有大企業有能力有資格走上來,更要兼顧到中小企業、傳統產業的業者、受到影響的個人,都必須要兼顧。
他強調,淨零轉型是一個經濟成長,但同時也要兼顧社會公平,還有環境保護的重要事情。如果有辦法從這三個面向去落實,相信淨零排放、2050碳中和這個目標在執行時,才不會引起社會紛爭、或讓貧富差距擴大、或讓社會不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