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退役潛艦人員亞米克(Aaron Amick)推測「康乃狄克」號受損狀況

儘管美國海軍諱莫如深,歷經1個月後的碰撞事件後,只透露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 22)在南海撞到海丘,對它的受損程度絕口不提,但相關消息卻開始外洩。

據《富比士》(Forbes)雜誌網3日報導,雖然細節很少,但美國太平洋艦隊(Pacific Fleet)因為這起事故,又少了一樣水下戰鬥利器。起碼接下來多年,它都無法服役,更殘酷的,就是這損害可能嚴重到足以迫使「康乃狄克」號提前除役。

報導指出,無論結果如何,都是美國海軍開始說真話的時候了。歷經這麼長時間的新聞封鎖,加上「康乃狄克」號至今都還出不了關島,種種跡象都顯示,它身受重傷。此外,報導強調,美方對「康乃狄克」號傷勢的沉默弊大於利,中方緊迫盯人,不斷要鬱鬱寡歡的美國海軍打破沉默。而美方多保密一天,就少一天討論可行之道的時間。

儘管美國海軍守口如瓶,但「康乃狄克」號的傷勢已外洩,兩名國防部官員告訴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USNI)網,撞擊導致它的前壓載艙受損。

而上次美國潛艦發生類似事故,是2005年「舊金山」號(USS San Francisco,SSN-711)撞到水下冰山,損及前壓載艙。雖然沒人說「康乃狄克」號傷得和它一樣重,但這艘海狼級潛艦短期內很可能無法重返崗位。而潛艦修理需要很長的時間,當初「舊金山」號就在關島待了7個月,後來又花了4年才重新服役。

而美國海軍為了盡快讓「舊金山」號復原,選擇了「器官移植」的方式,從因為刪減預算,所以提前退役的「檀香山」號(USS Honolulu,SSN-718)上取下艦艏,移植到「舊金山」號上。但這作業十分繁複,花了285000個工作天才完成,但還是比一切從頭開始來得省時省力。

然而,海狼級潛艦僅有3艘,目前都在服役,也沒有多餘的備用零件。美國海軍想要修復「康乃狄克」號,很可能只得從頭開始,因此面臨的時間與昂貴的工程挑戰也許遠非美國海軍或納稅人所能想像。

而當初美國海軍面臨修復「舊金山」號,還是讓「檀香山」號復役的選擇時,得知修復的費用是7900萬美元(近22億台幣),不到讓「檀香山」號復役1.7億美元(約47億台幣)費用的一半,所以才決定進行「換頭」手術。

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修復「舊金山」號的費用高達1.34億美元(約37億台幣)。然而,如今「康乃狄克」號並沒有這些選項,除了設法修復外,就只有讓它退役。當然,美國海軍想必是傾向將它修復,因為對他們來說,失去「康乃狄克」號的政治成本太龐大。老實說,在美國國會問責下,海軍領導階層可能會為這斷送他們的官位與事業。

可是話說回來,「康乃狄克」號既沒有可移植的器官,也沒有太多備用零組件,因此要進行修復,可能既複雜,又曠日費時,再加上昂貴的費用,並不是美國海軍所承擔得起的。

文章來源:Navy Faces Prospect That Crash Will Force USS Connecticut Out Of Service
#海狼級 #康乃狄克 #核潛艦 #南海 #退役